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张谓(?--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与同为将领的孙构一起投身军旅,经历了战争和边疆生活的艰辛,最终远离尘嚣,登上蓟楼享受宁静自由的境地。
诗中第一句“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希望能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他自视甚高,相信自己背负着特殊的命运,必定成为封侯的杰出人物。
而后,他和孙构一起投身边疆的战斗,奋勇杀敌。然而,十年间,他们身履险阻,屡建战功,但却始终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
诗中描写了长安与蓟州间万里河山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远离战乱、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最后,他选择策马辞去官职,追求云山之间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意蕴含了对战争和现实的思考,以及对隐逸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将士之苦和追求内心释放的情感,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与命运的矛盾思考与最终的选择。这首诗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对边疆生活和士兵身份的感慨,以及渴望从中自由解脱的愿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经在五陵时的年少时光,心怀壮志。
曾自豪于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必将成就封侯或相位。
东方进入营州,以为自己像边疆将领一样。
某一天,离开了家乡和国家,十年来履历了许多战乱和防御。
队伍中的同伴都是勇敢的战士,功勋完成后互相不争夺。
但我仍期望虏敌来犯,再征林胡的帐篷。
去年大将军突然背负了乐生的诽谤。
北方的离别伤害了许多士卒,南方的迁徙把人们带向了炎疫之地。
沮丧中,没有实现任何梦想,开始攀登蓟丘的山上。
长安仿佛在三千里外,日夜望向西南方。
沙漠已经淹没了榆塞,秋水已经涨满了滦河。
骑马已然辞去,云山将护佑我自由的生活。
赏析:这首诗以自传体的方式,通过诗人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于战争和现实的思考与人生的追求。诗中的情感真挚、表达直接,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
诗中诗人与孙构一起投身军旅,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艰辛。他们在战场上屡建功勋,但却始终没有达到心中的理想,这种反差令人唏嘘。通过这种描写,诗人展示了人生之于战争的无奈与无常,暗示了人生的困境与不易。
诗中描绘的长安与蓟州之间的景色,以及诗人最终的选择,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战乱、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这一渴望是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个人追求的体现,也是对于自由与选择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战争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隐逸自由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深刻而真挚的情感。诗中既有对边疆生活和士兵身份的感慨,也有对内心自由解脱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富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阁外柳条长,平湖半夕阳。雪消沙草绿,春动水烟黄。老渐思丘壑,贫犹典枌骦。理生无远计,曝背近东墙。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一带波光绕翠屏,森森万木拥幽清。小臣已作□□想,愿赋中兴颂圣明。
束书辞我下重巅,相送同临楚岸边。归思几随千里水,离情空寄一枝蝉。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
初春抱病涉新秋,叩遍医门废历酬。小子幸灾因语怪,老夫委命独忘忧。情知仕路多猜险,赖有君家共戚休。药裹关心诗兴在,未应风月废吟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