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六月苦炎曦,雨逐轻雷过后池。
水面凉生跳赤鲤,林端声寂语黄鹂。
翠深岸篠无风乱,红重蔷薇到地垂。
清景虽嘉欢意少,白头支策坐题诗。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同三兄安公亭看雨》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通过雨后的池塘、跳跃的红色鲤鱼以及寂静林间的黄鹂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高堂六月苦炎曦,
雨逐轻雷过后池。
水面凉生跳赤鲤,
林端声寂语黄鹂。
翠深岸篠无风乱,
红重蔷薇到地垂。
清景虽嘉欢意少,
白头支策坐题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高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六月天。首句"高堂六月苦炎曦"表达了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苦闷。接着,诗人描写了雨后的池塘,雨水轻柔地落在池水上,形成涟漪。"雨逐轻雷过后池"这句意味着雷声过后的雨水,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描述了水中跳跃的赤色鲤鱼,它们在凉爽的水中嬉戏。"水面凉生跳赤鲤"这句描绘了鱼儿在水中欢快的场景,也增添了一丝生动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寂静的林间,黄鹂在那里鸣叫。"林端声寂语黄鹂"这句表达了黄鹂的歌声在静谧的林间传出,给整个景象增添了一丝生气。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岸边的翠竹和垂落的红蔷薇。"翠深岸篠无风乱,红重蔷薇到地垂"这句描绘了竹林的翠绿和红蔷薇的盛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感受,虽然景色清丽,但诗人的欢意却不多。"清景虽嘉欢意少,白头支策坐题诗"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头发已经斑白,用手扶着策杖,静坐写下这首诗。
整首诗以抒发诗人对夏日景色的感受和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昭公祥汉律,求比礼三千。刻敝深文息,宽平治德全。芳猷宣辅弼,馀庆茂忠贤。方验来嘉瑞,仁矜理最先。
秋云冒原隰,野鸟满林声。爱此田舍事,稽君车马程。离堂惨不喧,脉脉复盈盈。兰叶一经霜,香销为赠轻。灯光耿方寂,虫思隐馀清。相望忽无际,如含江海情。
合眼波吹枕,开篷月入船。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剩欲酣清赏,翻愁败醉眠。今宵怀昨夕,雨卧万峰前。
西风飒飒动长林,斗酒沽来伴月斟。慷慨未应忧短褐,悲歌元不为秋砧。谁云塞马年年健,自是君门浩浩深。世祖丰神似高帝,楚囚珍重莫沾襟。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叠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