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车马尘,当昼塞昏雾。
安知此亭上,秋色生四顾。
黄花散晴阳,赤叶变寒露。
境非游览旧,人得朋从素。
乐幽鱼群行,赏俊鸟横度。
惜无一樽酒,留连清景暮。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同曼叔诸君登醴泉观凝碧亭》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描绘秋景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在醴泉观凝碧亭上的景致和心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门前车马尘,当昼塞昏雾。
安知此亭上,秋色生四顾。
黄花散晴阳,赤叶变寒露。
境非游览旧,人得朋从素。
乐幽鱼群行,赏俊鸟横度。
惜无一樽酒,留连清景暮。
诗意:
这首诗以醴泉观凝碧亭为背景,描绘了门前车马尘土飞扬、昼间被浓雾笼罩的景象。然而,当作者登上凝碧亭,却看到了四面充满了秋天的景色。黄花在晴朗的阳光下飘散,红叶逐渐变成寒露。这个地方并非游览胜地,但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欣赏着幽静的鱼儿在水中嬉戏,赏识着美丽的鸟儿自由地飞翔。只可惜没有一瓶酒,让人不舍地停留在这明净的景色中直到傍晚。
赏析:
这首诗把作者登上醴泉观凝碧亭的经历与所看到的秋景融为一体,展现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景致的赏识之情。诗中的对比和意象描写增强了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感受。门前车马的尘土和昏雾代表了喧嚣和浑浊,与凝碧亭上的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黄花散射着晴阳,赤叶变成寒露,展示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生命的变迁。作者对境地的评价表明这个地方并非著名的游览胜地,但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增加了诗人对友谊和情感的思考。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留连于此的愿望,希望能有一瓶酒来更好地享受这美好的景色,但也暗示了人生短暂的限制和无法实现完美的遗憾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感受和对友情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人生短暂和遗憾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现了他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爱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头,无言敛皱眉山翠。
槛前溪夺秋空色,百丈潭心数砂砾。松筠条条长碧苔,苔色碧于溪水碧。波回梳开孔雀尾,根细贴著盘陀石。拨浪轻拈出少时,一髻浓烟三四尺。山光日华乱相射,静缕蓝鬐匀襞积。试把临流抖擞看,琉璃珠子泪双滴。如看玉女洗头处,解破云鬟收未得。即是仙宫欲制六铢衣,染丝未倩鲛人
江左风流久擅名,成章掷地作金声。清新俟逸俱难及,若比前贤更老成。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撤幕愁归燕,颓垣警睡龙。鱼声飞玉署,花梦破橘窗。紫诏传三省,黄巾出两江。何时舞干羽?尽使有苗降。
衮冕有人妖,锺鼓成国蠹。可怜凌霜干,不作济川具。三易朝吾车,六诗暮吾辅。岂亦不自娱,菊径而兰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