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露侵衣,俱行草径微。
论文尊有酒,竟日坐忘归。
谁谓吾居陋,能来好客稀。
林园故多暇,杖屦莫相违。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同文显过山居》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山居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惜露侵衣,
俱行草径微。
论文尊有酒,
竟日坐忘归。
谁谓吾居陋,
能来好客稀。
林园故多暇,
杖屦莫相违。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是描绘了诗人身处山居的情景和心境。诗人不担心露水湿透衣衫,与朋友们一同走在草径上,草径微弱,意味着山居的僻静和隐蔽。诗人提到论文尊有酒,说明他们在山居中品味文章、饮酒作乐,整天坐着,甚至忘记了回家。诗人反问谁会说他的居所简陋,因为能有人前来做客的机会并不多,这也突显了山居的幽静和独特之处。林园指的是山中的树林和花园,故多暇表示诗人在山居中有很多空闲时间,杖屦莫相违则是诗人的邀请,意味着他欢迎客人前来,不要让拄杖和鞋履相碰撞。
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的热爱和欣赏。诗中所描绘的山居环境宁静幽美,与繁忙嘈杂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不计较物质的简陋与贫乏,反而将山居看作一种安逸、舒适和忘却尘俗的乐土。他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穿过草径,品味论文,享受无拘无束的时光。尽管山居的生活与外界相对疏离,但这并不减损诗人对山居的热情和对来访客人的欢迎。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山居生活的赞美。它展现了山居所带来的宁静、舒适和远离尘嚣的生活境界,以及山居中与朋友共享时光的乐趣。
谁氏夸豪力,琳宫一手开。光辉动金碧,潇洒绝尘埃。煮石洞中火,流霞天上杯。篮舆穿翠樾,只为听琴来。
寰中风穴不一处,斯井乳化能伏流。暗接高源常秘惜,不离陌路自清幽。土囊空艳高人赋,水品难逢处土收,宴坐岩头默斟取,清凉此意与谁谋。
荒郊白骨卧枯莎,有鬼衔冤苦奈何。半夜数声凄枕席,十年几度惨干戈。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欲反髑髅生世乐,近来富贵亦消磨。
淮阳学舍旧相依,常诵曹溪第一机。却到江西心有悟,回看过去事皆非。孤舟远适身如寄,二顷躬耕道自肥。欲看齐山君去否,闲中徒侣近来稀。
石路崔嵬云上头,北云南雪此鸿沟。谁人题作踟蹰岭,不到山心不当游。
河流有深曲,舟子莫能知。弭棹临沙屿,微吟西日驰。平明春色霁,两岸好风吹。去去川途尽,悠悠亲友离。汉宫成羽翼,伊水弄参差。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