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听雨堂二首》

曾见宋公及可公,自应诗句有家风。
不因避疾小盘礴,那得清谈半日同。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听雨堂二首》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在听雨堂中与宋公和可公相见的场景,表达了对家风的赞扬和对清谈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经见过宋公和可公,
他们的诗句必然有独特的家风。
不因为疾病而退缩怯懦,
才能与他们一同进行愉快的谈论。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宋代的社交场合——听雨堂为背景,描述了赵蕃与宋公以及可公相聚的情景。赵蕃对他们的诗才和文学风格表示赞赏,认为他们的诗句一定有着独特的家风,体现了他们家族的文化传统和家教的影响。

诗中提到“不因避疾小盘礴,那得清谈半日同”,表达了赵蕃对于清谈的向往。他认为,只有那些不因疾病而退缩、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才能与宋公和可公一样,一同享受愉快的清谈时光。这种清谈不仅仅是言辞交流,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心境的共鸣。

整首诗词流畅自然,表达了作者对于家风和清谈的推崇。通过对宋公和可公的描写,赵蕃表达了自己对于优秀诗人和文化传统的敬重,并表达了自己对于清谈交流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对于文化和诗词创作的热爱,以及他们追求精神交流的意愿。

  • 《二月二日游洛源》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 《光弼侄得邑西归赋诗勉之并示光义二首》

    得邑宁论小,居官最近民。中诚傥无倦,同体会相亲,暇日书还读,清源政自新。吾兄有遗训,尔辈足持循。

  • 《柳下暗记》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 《山行》

    涧道散寒流,衡沙漫田亩。妖狐行野碓,风叶满舂臼。

  • 《芗林五十咏·百花洲》

    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 《万年欢(梅)》

    心忆春归,似佳人未来,香径无迹。雪里红梅,因甚早知消息。百卉芳心正寂。夜不寐、幽姿脉脉。图清晓、先作宫妆,似防人见偷得。真香媚情动魄。算当时寿阳,无此标格。应寄扬州,何郎旧曾相识。花似何郎鬓白。恐花笑、逢花羞摘。那堪羌管惊心,也随繁杏抛掷。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