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庭松安静堂》

偏爱堂东砌下松,三年潇洒伴衰翁。
寒声动荡潮初上,疏影孤圆月正中。
清彻纱帷延昼梦,绿涵金盏带春风。
自缘多病饶归思,便觉山林野意通。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庭松安静堂》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偏爱堂东砌下松,
三年潇洒伴衰翁。
寒声动荡潮初上,
疏影孤圆月正中。
清彻纱帷延昼梦,
绿涵金盏带春风。
自缘多病饶归思,
便觉山林野意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安静的庭院里欣赏松树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寂静的喜爱,以及对衰老和归思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松树、潮声、月亮和春风等元素,以及诗人自身的病痛之感,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庭院里的景物,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偏爱庭院东侧的松树,这表明他对松树的特殊情感和倾慕之情。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长寿,与诗人的衰老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

诗中的"寒声动荡潮初上"和"疏影孤圆月正中"描绘了潮声和月亮的景象,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氛围。潮声和月亮都是自然界的元素,与庭院中的松树相互呼应,加深了诗词的意蕴。

诗中还提到了纱帷、金盏和春风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词的描写。纱帷延昼梦,暗示诗人在午睡中醒来,清醒地欣赏着庭院的景色。金盏映绿,春风拂过,给人一种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感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最后两句"自缘多病饶归思,便觉山林野意通"表达了诗人多病的身体状态,以及由于病情而引起的对归思和山林野趣的思考。诗人通过感受自然景物的美丽和恢宏,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和宁静。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抚慰内心的表达,是宋代文人常见的主题之一。

总的来说,《庭松安静堂》展现了蔡襄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以及对衰老和归思的思考。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写,诗词给人以安静和宁和的感觉,让读者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思考。

  • 《水调歌头(上韵州方检详,时有节制之命)》

    惨淡望京阙,慷慨梦天山。引杯中夜看剑,壮气刷幽燕。鼍鼓满天催曙,画角连云啸月,吹断戍瓶烟。犀角赤兔马,虎帐绿熊毡。仗汉节,伸大义,伐可汗。青冥更下斧钺,赤子要君安。铁骑千君观猎,宫样十眉环座,礕礰听鸣弦。莫厌兜鍪冷,归去又貂蝉。

  • 《诗癖》

    生来性癖耽佳句,吟得诗成似有神。险语岂惟惊鬼胆,直须字字要惊人。

  • 《咏dD溪在历阳西一里》

    泠泠一带清溪水,远派□通历阳市。涓涓出自碧湖中,流入楚江烟雾里。

  • 《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 《偈二首》

    万仞崖头打一推,待渠绝后复苏来。活鱍鱍禅须自悟,万重关锁一时开。

  • 《小重山》

    谁向晴窗伴素馨。兰芽初秀发,紫檀心。国香幽艳最情深。歌白雪,只少一张琴。新月冷光侵。醉时花近眼,莫频斟。薛涛笺上楚妃吟。空凝睇,归去梦中寻。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