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尘中醉玉蒲,师於瓶里泻醍醐。
传来双径清香远,唤起丛森病骨苏。
炳炳毫光争日月,琅琅舌本有江湖。
他年泉下相逢处,解得龙山旧事无。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听九座钝庵禅师端午日外堂说法诗》是宋代王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人在尘中醉玉蒲,
师於瓶里泻醍醐。
传来双径清香远,
唤起丛森病骨苏。
炳炳毫光争日月,
琅琅舌本有江湖。
他年泉下相逢处,
解得龙山旧事无。
译文:
人在尘中陶醉于玉蒲,
禅师却在瓶中倾倒着甘露。
传来清香的佛法声音远远传来,
唤醒了茂密林中的病骨苏醒。
明亮的毫光辉映日月,
嘹亮的佛舌本有广阔江湖。
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当我们在墓下相遇,
终能解开龙山庙中的往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师讲法的场景,以及它带给听众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诗中的"人在尘中醉玉蒲"表达了人们在世俗纷扰中沉溺于欲望、贪婪和浮华的状态。"师於瓶里泻醍醐"揭示了禅师作为启迪者,在有限的容器中传授着无穷的智慧和真理,犹如倾倒甘露一般。
接着,"传来双径清香远"表明佛法的声音能够超越时空和距离,传播到远方。"唤起丛森病骨苏"则暗示着佛法的启示能够唤醒那些在痛苦中迷失的人们,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重新获得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述了禅师的智慧和魅力。"炳炳毫光争日月"表明禅师的智慧和光芒照耀着世间,与太阳和月亮争辉。"琅琅舌本有江湖"则表达了禅师口才之强,能够广阔地传播佛法,触及众生的心灵。
最后两句"他年泉下相逢处,解得龙山旧事无"带有一丝禅意和超越生死的思考。诗人王迈期待在来世与禅师相遇,一同探讨佛法的奥义,以解开龙山庙中的古老故事,也可理解为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禅师讲法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佛法的智慧和启示能够拯救人们于尘世之中,引领他们走向解脱和超越的境界。它融合了禅宗的哲理,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
手疏谢明主,腰章为长吏。方从会稽邸,更发汝南骑。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露冕见三吴,方知百城贵。
扁舟一水接湖杭,久别先生道德光。名子我方思右咳,隔邻公此选东床。彭聃上寿终澌尽,刘白同年各健强。梅子黄时雨如许,小留信宿共清觞。
日上宁容晓雾遮,须臾碧玉贯明霞。人谋天意适相值,寄语韩公不用夸。
牢落祠官冷似秋,赖诗消遣一襟愁。喜延明月常开户,贫对青山懒下楼。客诧瀑奇邀往看,僧夸寺僻约来游。何当与子分峰隐,饥嗅岩花渴饮流。
江南一枝春,岁久暗香灭。怪得深夜寒,荒村映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