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已多病,春至更蹉跎。
恶土种花少,东风生草多。
客愁浑寄泪,野思不堪歌。
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庭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王令。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庭院里的草地,平日里已经长满了病态的植物,而到了春天,时间更加消逝。恶劣的土壤不适合种植花草,但东风吹来,却生长了许多野草。我这客人心中忧愁沉重,寄托了无尽的眼泪,野外的景色令我无法歌唱。唯独我的诗心还在,时刻自我吟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庭院中的景象,通过对草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庭草的生长状况象征了平日生活的困顿和死寂,而在春天到来时,东风吹拂,野草却顽强地生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作为客人,心中充满了忧愁和思念之情,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歌唱。然而,唯独诗心依然存在,成为作者自我抒发情感的出口。
赏析:
《庭草》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通过对草地的对比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庭院草地象征了平凡的日常生活,病态的植物和恶劣的土壤显示了一种死寂和困顿的氛围。然而,春天的到来带来了东风和野草的生长,为诗中的景象注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作者以客人的身份出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忧愁和无奈。他的心情沉重,寄托了无尽的眼泪,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歌唱。然而,作者坚信自己的诗心依然存在,成为他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诗词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作者内心的独白,表现出一种坚持和执着,同时也传递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信念。
《庭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通过对庭院景象的写照,表达了人在平凡生活中的困境和对内心世界的寻求。整首诗朴素而真挚,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老松如枯骸,短松覆儿发。城中薪价高,斤斧不进伐。难长虬龙姿,免藏虎豹穴。樵童出山暮,步拘挑新月。
歌舞相从六换年,秦筝已断下能弦。荷花满眼垂杨绿,肠断清宵月正圆。
潋色岚光暖更妍,阴晴恰称养花天。恼人春事浓於酒,得意莎茵软胜绵。欲把风光供翰墨,直须仗屦蹑云烟。知君已作东山兴,缓步何辞十里阡。
昭代才难叹,宗盟世有人。千钧定晚试,一角信逢真。政拟寻梅共,还经折柳新。青云看稳上,回首楚江春。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