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门泉诗》

昔闻天门泉,石窦注澄澈。
行人口生烟,可救万夫渴。
为惠胡不竟,吾来值源竭。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天门泉诗》是宋代诗人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门泉流淌不息,我曾听闻其声。水从石窦中注入,清澈透明无比。行人路过时,水花溅起,仿佛喷出烟雾。这泉水可以滋润万夫渴望。为了怀念这泉水的恩惠,我特地前来,但却发现泉源已经干涸。

这首诗以描绘天门泉为主题,通过描写泉水的流动和水花的景象,展现出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天门泉的赞美,认为它能够满足人们渴望水的需求。然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失望和惋惜,因为他来到泉源时却发现水已经枯竭。

这首诗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泉水的清澈和流动之美。同时,诗中蕴含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们对水资源的渴望的思考。最后两句则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对逝去美好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门泉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对逝去美好的思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