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前朝无限贵公卿,后世徒能记姓名。
唯此天津桥下水,古今都作一般声。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作者:邵雍
朝代:宋代

前朝无限贵公卿,
后世徒能记姓名。
唯此天津桥下水,
古今都作一般声。

中文译文:

前朝的贵族和官员们无数无限,
而后世的人们只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唯有天津桥下的水,
在古今中都发出同样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邵雍写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中的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更迭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了前朝的贵族和官员们,形容他们的数量无穷无尽。然而,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他们只能记住这些人的名字,对他们的事迹和影响力了解甚少。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历史中的众多名人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接着,诗中将注意力转移到天津桥下的水上。作者认为,尽管时光流转,历史变迁,但天津桥下的水声却一直没有改变。这里的水声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和恒定,与人事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声的不变提醒人们,尽管人类的荣辱兴衰会被时间抹去,但自然界中却存在着永恒的规律。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将前朝的辉煌和后世的繁华相对照,通过天津桥下的水声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哲理:人事如梦,唯有自然的永恒才是真实存在的。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深邃,意境清新,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同时,通过对天津桥下水声的描写,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杂咏四首》

    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

  • 《魏公草堂》

    有才不到青云前,无心常傍白云边。白云青云若流水,魏公草堂今在此。岚空烟断鸟飞迟,雪里溪寒客路迷。庭前忽见幽香草,扬袂临风折一枝。

  • 《翠萝亭书事》

    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溪寒鱼队散,秋静鸟行高。碧嶂前兼后,青猿断更号。卷帘双眼远,绕舍绿周遭。

  • 《老叹》

    事与年俱往,心於世转疏。曼肤销欲尽,鬒发变无余。野店通赊酒,邻翁伴荷鉏。尚嗟余习在,梦课吏钞书。

  • 《大雨排闷》

    地润础流水,气蒸人脱裘。前知暴雨至,孰解老农忧?

  • 《秋怀十首》

    平生迂斋老,雅志在考槃。尘氛小败意,顾辄求辞官。谷中万松株,郁郁知岁寒。茯苓傥可掘,宁用菊为餐。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