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不似世人忙里老,生平未始得开颜。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虽频意自闲。
不似世人忙里老,
生平未始得开颜。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中以水流和花落作为隐喻,表达了自然界的安宁和自由自在,与人们繁忙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观察自然,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并表达了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快乐的渴望。
赏析:
1.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水流和花落的描写,与人们繁忙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和自由与人们的忙碌疲惫之间的差异。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加凸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自在的向往。
2. 深入人心的思考:诗中的“不似世人忙里老,生平未始得开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忙碌生活的反思。作者认为忙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而是使人逐渐老去而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与开怀。这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思考。
3. 渴望内心宁静:诗中的“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的渴望。作者希望能够像水流一样,在急流中保持宁静,在花落时保持从容自在。这种渴望也反映了邵雍对于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内心平静和自由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宁静和快乐的向往,以及对于忙碌生活的反思。通过与自然对比,诗人希望唤醒人们对于内心真正需要的思考,并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别乡关宁海,持真实为*。怀三教作良朋。内日光为证。悟清清净净,知湛湛澄澄。中养火虎龙吞。诀传来游泳。
拜伏庭前又一番,天书虽捧未容看。南阳久作蟠龙卧,应为苍生起谢安。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平阳妙舞处,日暮清歌续。
新池碧甃玉回环,一水来从天柱山。试作流觞拟修禊,兰亭风景坐追还。
神女音容讵可求,青山回抱楚宫楼。朝朝暮暮空云雨,不尽襄王万古愁。
泽国正秋杪,微雨洒江滨。凭高一望,万里多稼总如云。芳野壤歌鼎沸,古市欢声辐凑,尽是泰平人。铃阁尽无事,桃李满公门。恨瓜戍,趣征驭,惜芳辰。高情耿耿,重别中夜沃清尊。不为兰亭感慨,莫作楚狂醉倒,谭笑自生春。明日送行处,忍顾翠眉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