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尉。诗一卷。
翻译
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注释
⑴斸(zhú):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⑵禾:禾苗,特指稻苗。秀:谷物吐穗扬花。
⑶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曾传谌母炼丹诀,夜夜西山採明月。壶里满盛鸟兔精,剑尖尚带蛟龙血。一自旌阳县归来,拔宅腾空入金阙。但留仵道八百年,未教他喫东华雪。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
晓日彤墀,春风黄伞,天颜咫尺清光。恩袍初赐,一时玉质金相。济济满廷鹓鹭,月卿映、日尹星郎。鸣鞘绕,锦鞯归路,醉舞醒狂。追随宝津琼苑,看穿花帽侧,拂柳鞭长。临流夹径,参差绿荫红芳。宴罢西城向晚,歌呼笑语溢平康。休相恼,争揭疏帘,半出新妆。
未敢分明赏物华,十年如见梦中花。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上林寒早,仙仗转郊圻。笳鼓入云悲。逶迤辇路过西池。楼阁锁参差。都人瞻望意如疑。犹想翠华归。玉京传信杳无期。空掩赭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