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天池读书寄元明》

絺葛皮冠萧隐居,溪山随我亦名愚。
调和得所弟乳酪,丽泽不均兄瓠壶。
晓雨莫偿双泪落,夜灯常照一心孤。
阿松活计今多少,试问山前几木奴。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天池读书寄元明》是宋代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细藤编制的皮冠,我萧隐居于天池,溪山景色随我而命名为"愚"。调和的美食像兄弟般相辅相成,但美丽的泽国并没有同样的优势。清晨的雨水无法偿还我双眼中的泪水,夜晚的灯火常照亮我孤独的内心。阿松,你现在从事着多少艰辛的工作?请问山前的木匠兄弟们。

诗词表达了作者李新在天池隐居读书的心境和思考。他用"絺葛皮冠"来形容自己的穿着,突显了他的隐居之态。"萧隐居"表明他隐居在天池一带,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溪山随我亦名愚"中的"愚"则是他给自己所处的地方起的名字,显示了他对自己的谦逊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中的"调和得所弟乳酪,丽泽不均兄瓠壶"描绘了美食和美景的对比。"调和得所弟乳酪"表达了兄弟之间相互配合的美好,而"丽泽不均兄瓠壶"则表示美丽的泽国并没有同样的优势。这里作者通过对食物和景色的对比,思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诗词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晓雨莫偿双泪落"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忧伤和无法排解的痛苦。"夜灯常照一心孤"揭示了作者长夜漫漫的寂寞和对心灵的抚慰。最后几句则以问句的形式,向阿松和山前的木匠们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现状的关切和好奇。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内心的孤独和对他人的关切,诗词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