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

风玉萧萧数亩楸,箨龙名为道人留。
不须乞米供高士,但与开轩作胜游。
此地七贤谁笑傲,何时六逸自赓酬。
侵寻衰境心无著,尚有家风似子猷。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题正觉相上人箨龙轩》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吹拂着玉石,发出沙沙声,数亩茂盛的楸树摇曳生姿。箨龙这座名为"道人留"的龙轩,没有让人乞求米食供养高士,只是与其一起开着窗户享受胜景游玩。

这个地方曾经居住过七位贤人,他们谁能以此而自豪呢?何时六逸能够自己回来赏识这美景呢?尽管我在衰微的境地中寻找,但内心却没有困惑,因为仍然有着像子猷一样的家风。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家风的思念。风吹拂着楸树,玉石萧萧的声音使人感到宁静和舒适。箨龙轩是一个休闲的地方,不需要向高士讨米供养,只需打开窗户,就能欣赏到美景。诗人回忆起这个地方曾经居住过的七位贤人,他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这美景并自豪呢?他还期待着六位逸士能够回来欣赏这美景。尽管现在身处衰微的境地,但诗人心中依然保持着家风的美好,让他感到安慰和坚定。

这首诗词展示了王安石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对家风的珍视。通过描绘楸树的风姿和箨龙轩的景致,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对家族的家风保持着深深的眷恋,认为家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财富,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给人以力量和慰藉。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家风传承的思考和渴望。

  • 《路上花》

    富女易生骄,贫女难保节。殷勤路上花,行人意先折。

  • 《游五泄书呈完夫节推》

    莫厌幽寻路险辛,细思容易是山神。能收地巧藏深处,不惜天奇示俗人。古有少陵吟未到,今无摩诘画难真。海边见说天童好,祗待君诗判待伦。

  • 《十二月十三日喜雪二首》

    缤纷飞六出,景色兔园同。桂树非摧月,杨花不起风。布银成世界,屑玉满虚空。此地知丰乐,如何答上穹。

  • 《过梅里七首家…今列题于后·忆题惠山寺书堂》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 《游云际寺》

    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鸟啄林稍果,鼯跳竹里苔。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

  • 《秋闺》

    深闺夜胜年,刀尺如冰冷。缝纫不成眠,辘轳响金井。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