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势香炉直,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问征路,回首白云闲。
张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诚斋集》卷九八《张钦夫画像贊》作钦夫),号南轩(同上书卷七三《怡斋记》作乐斋),祖籍绵竹(今属四川),寓居长沙(今属湖南)。浚子。从胡宏学,与朱熹、吕祖谦爲友。以荫入仕。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辟爲书写机宜文字(《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二)。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汤思退用事,主和议,随父罢。干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抚州,改严州。六年,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侍立官,寻兼侍讲,迁左司员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职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静江府,广南西路安抚经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论语解》、《孟子详说》、《南轩先生文集》等。事见《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诚斋集》卷一一六《张左司传》,《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张栻诗,以明嘉靖元年刘氏慎思斋刻《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诗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缪辅之刻本(简称缪刻本)、清康熙锡山华氏刻本(简称康熙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题益阳清修寺》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益阳的清修寺为题材,描绘了其壮美的山水景致,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峰势高耸如香炉,溪流在峡间潺潺流淌。
居然有一座如兰若般的小庐山。
古老的树木点缀在千崖之上,唯有孤亭与万竹相伴。
明天一早我将踏上征途,回首望去,白云悠然自得。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益阳清修寺的山水景致,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诗中峰势高耸,如同一座香炉,给人以庄严雄伟之感;溪流在峡间流淌,悦耳清脆的声音使人心旷神怡。而清修寺则被形容为一座兰若般的小庐山,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诗中还描绘了古老的树木点缀在千崖之上,孤亭和万竹相互辉映。这些景象给人以寂静和静谧的感受,与清修寺的修行环境相得益彰。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明天将离开这座美景,踏上征途,但他回首望去时,白云依旧悠然自得。这句意味深长,可以理解为对逐尘世而行的思考,表达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超脱。
整首诗词以山水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描绘益阳清修寺的壮美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同时,通过最后的回望,也抒发了作者对繁华与超脱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空间。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似清。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
精神俊雅,更那堪、天与风流标格。罗绮丛中偏艳冶,偷处教人怜惜。目剪秋波,指纤春笋,新样冠儿直。高唐云雨,甚人有分消得。忔戏笑里含羞,回眸低盼,此意谁能识。密约幽欢空怅望,何日能谐端的。玳席歌余,兰堂香散,此际愁如织。人归空对,晚阴庭树横碧。
望金华真界,宝婺星垣,瑞符玄动。羽葆来游,有八鸾环拥。日在龙房,下弦平月,见崧岳生申。天上三奇,人间五福,一齐景宠。骞树七台,紫微金简,授箓延年,大椿腾颂。玉液称觞,引长生歌送。彩雾笼云,舞香花萼,降蕊珠仙众。太史多才,功成异日,鸣箫双凤。
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个身恰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
笑问并儿一举鞭,亦逢佳景暂留连。青冥日抱山腰阁,碧野云含石眼泉。蹑屐路通林北寺,落帆门系海东船。闽王旧事今何在,惟有村村供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