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钩树白何年岁,流瀑可听下无地。
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杨如晦二画·蜀道图》是宋代晁说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蜀道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蜀道的赞美和对旅行的愉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钩树白何年岁,
流瀑可听下无地。
行人愁绝却无愁,
始信宜歌蜀道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蜀道的壮美景色。首句“山钩树白何年岁”,通过山峦起伏、树木苍翠的描绘,展现了蜀道山水的壮丽景色。接着,“流瀑可听下无地”,形容了瀑布的声音如此之大,仿佛没有尽头。这一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蜀道的雄伟和壮丽。
接下来的两句“行人愁绝却无愁,始信宜歌蜀道易”,表达了作者在蜀道旅行中的心境。行人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愁绪消散,心情愉悦。这种愉悦的感受使作者开始相信,蜀道的旅行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值得歌颂。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壮丽景色和旅行的愉悦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蜀道的雄伟壮丽,以及作者对蜀道的赞美和对旅行的愉悦之情。
风帘燕舞莺啼柳,妆台约鬓低纤手。钗重髻盘珊,一枝红牡丹。门前行乐客,白马嘶春色。故故坠金鞭,回头应眼穿。
零落不因春雨,吹嘘何假东风。纱窗一点自然红。费尽工夫怎种。有艳难寻腻粉,无香不惹游蜂。更阑人静画堂中。相伴玉人春梦。
宇定心清面发丹,下床投杖觉轻安。此身已许壶丘子,他日争寻靖长官。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始验山中木,方知贵不材。
长思双鹤驾长虹,红袖偏争劫海中。有想但看无想日,消沉恩爱付东风。
尽道之谓圣,如天之谓仁。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