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齐名,号大历十才子。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题惟幹上人房》是唐代耿湋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一位苦行僧人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体验。
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在茅屋的绳床上,独自坐着,享受宁静的安逸。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这位苦行僧人没有弟子相伴,摒弃了尘世的烦恼,避开了俗世的权贵。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纷扰的是非之事已经持续很久,炎炎夏日和寒冷腊月都难以改变。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更加领悟了真实的自性,尘世的心思逐渐宽广起来。
诗中的“绳床茅屋”表现了僧人清贫朴素的生活环境,与现实社会的繁华世界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独坐味闲安”表达了僧人在宁静中体味生活的愉悦,以及摆脱尘嚣所带来的安宁。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反映了僧人拒绝了俗世的浮华和权力,选择了超脱的修行生活。这也反映了佛教的价值观,强调超越尘世,寻求内心的净化。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传达了世事纷扰难以避免,无论是炎炎夏季还是寒冷腊月,人们的烦恼和纷争都会存在。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则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中逐渐领悟真实自性的意义,内心逐渐变得宽广,减少了对尘世的牵绊。
整首诗传达了僧人追求超脱尘世、修行苦行的精神,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内心的净化与解脱。这种超越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有发能几多,禁愁日日生。古若不置兵,天下无战争。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四蹄日日多,双轮日日成。二物不在天,安能免营营。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宁忍千日饥,野葛不可烹;宁枉百里途,捷径不可行。自古风俗坏,善土亦沦胥。橘柚禹包贡,後世称木奴。
龙烛飞空雪渐无,光摇穷巷丽金铺。妓楼遽喜春生座,席户浑惊粟在肤。剡水不须乘兴去,饭山犹是作诗臞。自怜白发疎慵客,拥被高舂梦未苏。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