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石桥天下奇,奔湍赴壑潜冯夷。
倚阑俯瞰毛发竦,品题曾读坡仙诗。
画师笔斡造化窟,岂必夜半夸娥移。
蜀天茫茫千万里,仿佛猿声亦如此。
何当谱入朱丝弦,水底鱼龙应洗耳。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王师尹所藏三峡图》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王师尹所藏的三峡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庐山石桥天下奇,
奔湍赴壑潜冯夷。
倚阑俯瞰毛发竦,
品题曾读坡仙诗。
这四句描述了庐山上一座石桥的奇特之处。作者形容石桥犹如庐山之巅的奇迹,宛如奔流的急湍和深峡的险壑。他站在栏杆边俯瞰,毛发竖立,似乎陶醉在坡仙的诗篇中。
在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和神奇之处。庐山的石桥是天下罕见的奇景,而作者则站在桥上,以一种倚栏杆的姿态,凝视着庐山的美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诗仙。
画师笔斡造化窟,
岂必夜半夸娥移。
蜀天茫茫千万里,
仿佛猿声亦如此。
这四句描绘了画师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创造。画师用他的笔触描绘着自然的奇景,仿佛在创造一个神秘的世界。作者认为,画师并不需要在夜晚吹嘘自己的技艺,因为他的作品已经饱含了造化的奥妙。
接下来,作者将视线投向千里之外的蜀天。他感叹蜀天的广阔辽远,仿佛绵延无边。与此同时,他提到猿声,暗示蜀天的辽阔和壮美不亚于庐山的石桥。
何当谱入朱丝弦,
水底鱼龙应洗耳。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期待。他希望有一天,庐山的壮丽景色能够被谱写成美妙的音乐,使人们沉醉其中。他认为,这样的美景就如同水底的鱼龙一样,能够洗净人们的耳朵,给予心灵的净化与启迪。
整首诗词通过对庐山景色和艺术创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崇敬。庐山的奇景和画师的笔触,都展现了造化的神奇和艺术的力量。作者希望这样的美景能够被传颂和传承,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和愉悦。
不为故人出,出则将如何。交道古难终,岂唯畏虞罗。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歌。
轩亭著难稳,名字又恶同。譬犹死得谥,美恶百代公。维洪之厌原,兹为众山雄。何许千万间,可以屏障充。不于春夏时,刻画仍遗冬。岂非即其西,故取摇落中。所得正且尽,评自曾南丰。是令登赋士,谈说口不容。我留豫章城,十日雨且风。重寻湖上宅,再叩仙佛宫。未行北沙门,忧心
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咄这乾屎橛,生来太妖孽。堪笑老云门。一棒打不杀。
忽辞洛下缘何事?拟向江南住几时?每过渡头伤问法,无妨菩萨是船师。
百忧成阻阔,一笑得留连。城郭西风里,园林落照前。共知官似梦,莫负酒如泉。兴罢重携手,江湖即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