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唐昌尉廨足山楼三首》

营营求足竟何穷,一足能令万虑空。
可但诗人供望眼,乾坤都在足山中。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唐昌尉廨足山楼三首》是宋代诗人钱时创作的一首诗词。钱时以此诗表达了对追求真理、追求知识的向往和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营营求足竟何穷,
一足能令万虑空。
可但诗人供望眼,
乾坤都在足山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足山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渴望。"足山楼"象征着知识的源泉和智慧的殿堂,诗中使用了"足"和"山"两个字,以形成对知识的强烈联想。诗人从不同角度反复强调了追求知识的重要性。

首句"营营求足竟何穷"表达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坚持和不懈努力。"营营"形容诗人的不断追求,"求足"指的是追求知识的目标。"竟何穷"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无穷渴望。

第二句"一足能令万虑空"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一足"指的是获得知识的一点,即使只有一点知识,也能让人摆脱烦恼和纷扰,使万事烦忧尽皆消散。

第三句"可但诗人供望眼"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依赖和渴望。"供望眼"意味着诗人将知识看作是心灵的粮食,用以满足内心的期望。

最后一句"乾坤都在足山中"表达了知识的广阔和深远。"乾坤"是指天地宇宙,而"足山中"则代表知识的世界。这句话暗示了知识的无穷价值和影响,它能够开启人们对世界的探索,拓展人们的眼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足山楼"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崇尚。诗中深刻阐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以及知识对个体和整个世界的影响。这首诗词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相信知识能够带来智慧和解脱。

  • 《句》

    今日桐城王刺史,异时遗爱在吾州。

  • 《句》

    鸣琴拂榻此游衍,作诗何止夸厘牟。

  • 《席上走笔赠别李子先》

    醉魄吟魂李谪仙,风流未绝验家传。词源直欲倾三峡,饮量真疑漏百川。几寸烛花催饯席,数程柳絮扑归鞭。别愁衮衮无由说,吏部先寻瓮底眠。

  • 《再至长安》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 《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诗》

    冥漠尔游岱。凄凉余向秦。虽言异生死。同是不归人。昔余仕冠盖。值子避风尘。望乞求真隐。伺关待逸民。忽闻泉石友。芝桂不防身。怅然张仲蔚。悲哉郑子真。三山犹有鹤。五柳更应春。遂令从渭水。投吊往江滨。

  • 《谢松冈侄惠诗》

    韦布名犹盛,诗书不负人。每过临水宅,长想钓鱼身。思苦诗难和,岁寒交始真。乃翁怜病久,余病复兼贫。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