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高岸上,危绝复何言。
墨迹唐丞相,诗牌宋状元。
山形连二华,河势泻三门。
吏隐真宜此,无穷景满轩。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广交僧道隠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赠秘书省着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爲《鉅鹿东观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鉅鹿东观集》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清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陕府同判衙吏隐亭》是宋代魏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亭高岸上,危绝复何言。
墨迹唐丞相,诗牌宋状元。
山形连二华,河势泻三门。
吏隐真宜此,无穷景满轩。
诗意:
这座小亭子建在高高的岸上,它的险峻和孤立无助又该如何形容呢?
亭内的墨迹是唐朝的丞相所留,诗牌则是宋朝的状元所题。
山形连绵不断,就像两朵华美的花;河势奔流,就像三道门户张开。
这个亭子真是适合隐居的官吏,无尽的美景充满了亭子的四周。
赏析:
《题陕府同判衙吏隐亭》通过对亭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小亭高岸上”来形容这座亭子的地势,高处使亭子显得孤立而险峻。这种景象使人联想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境遇。
其次,诗中提到墨迹是唐朝丞相的,诗牌则是宋朝状元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推崇和敬仰,通过亭子内留下的宝贵文物,展示了历史的厚重和传承。
接着,诗人运用山形连二华、河势泻三门的形象描绘了周围的山水景色。山脉连绵如同两朵美丽的花朵,而奔流的河水则如同三扇大门敞开,形成了壮丽的景观。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恢弘,以及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感。
最后,诗人说这个亭子非常适合隐居的官吏,因为这里有无穷无尽的美景充满了四周。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领略到无穷的美景,享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亭子、山水和历史文化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精神世界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对比,使诗歌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盛生东出关,白下桃花满。相逢南阳田,目寄孤云远。君归江国正鸣鸠,草绿空矶燕子愁。与尔期登雨花阁,六朝何处楚江流。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