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
谁知达观亭,自与空阔对。
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
迢遥眼界净,妙处心境会。
平生九垓期,洗耳听天籁。
一为簿领缚,局促无可奈。
每凭君家栏,旷若解铃釱。
跻攀得遐瞩,顿觉天宇大。
颇惭北山移,欲赋楚台快。
泰然发天光,閒目了无碍。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潘叔玠家达观亭》是宋代韩元吉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车尘遮蔽了繁华的城市,我低头只能看到城门。谁知道达观亭,自己与广阔相对。青山接触着庭院的檐楹,白塔在云的上方。远眺的视野清澈,奇妙的心境相会。我一生渴望着广阔的天地,洗耳听天籁之音。现在只能被束缚在狭小的环境中,局促无可奈何。每次靠在你家的栏杆上,心情如同解开了枷锁。攀爬到这样高的地方,突然感到天宇的广阔。有些惭愧北山的移动,渴望能够写出楚台的快乐。泰然自若地散发着天光,眼睛自由地观察一切,没有任何的阻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和自由心境的向往,以及对于狭小局促环境的厌倦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达观亭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中的车尘蔽重城、俯首但闤阓,描述了繁华喧嚣的都市场景,而达观亭则成为了诗人远离喧嚣的避风港,他在这里与广阔的天地相对,远离尘嚣,静心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檐楹青山、云外白塔等景物,表达了他在达观亭中的心境。青山接檐楹,白塔见云外,展示了诗人眼界的开阔和心境的明净。他感叹眼界的迢遥之美,同时也感叹自己的心境达到了一种妙处。
诗人表达了对于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渴望。他渴望听到天籁之音,渴望摆脱束缚,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心灵的自由。
诗中的君家栏和解铃釱象征着诗人在狭小环境中的寄托和解脱。每次依靠在君家栏杆上,诗人感觉自己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和解放,如同解开了枷锁。
诗人攀爬到高处,顿觉天宇的广阔,感到自己的存在微不足道,并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境界有些惭愧。他渴望能够表达出楚台的快乐,表达出自己内心所向往的自由境界。
最后,诗人以泰然自若的姿态,散发着天光,眼睛自由地观察一切,没有任何的阻碍。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由境界的达成。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心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广阔天地和自由心灵的向往。他通过达观亭这个象征性的场所,表达了对于繁华尘嚣的厌倦和对于超脱尘世境界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愿望。整首诗词意境高远,写景抒怀,表达了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世的美好愿望。
一来兼不返,我道也担板。超凡越圣时,脑后方开眼。
寂寞空门支道林,满堂诗板旧知音。秋风吹叶古廊下,一半绳床灯影深。
有张翱兮,寓止淮阴。来绮席兮,放恣胸襟。
小山为郡城,随水能萦纡。亭亭最高处,今是西南隅。杉大老犹在,苍苍数十株。垂阴满城上,枝叶何扶疏。乃知四海中,遗事谁谓无。及观茅阁成,始觉形胜殊。凭轩望熊湘,云榭连苍梧。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客有在中坐,颂歌复何如。公欲举遗材,如此佳木欤。公方庇苍生,又如
肖头石磴坐盘桓,时见修鳞自往还。可是水深鱼极乐,不须妄想要垂竿。
云海茫茫,何人寻得春归处。年年迟暮。不逐春归去。何日真归,历历江湖路。舟横渡。青山无数。醉吸荷心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