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藏室盛东都,只著古书并老儒。
後来许事晓星疏,登车不落问何如。
广文先生自有饭,诸公衮衮端无羡。
著脚金坡不作难,问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尔题蓬山,此岂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许,未必先生肯为伍。
书生饶舌定可憎,此话姑置莫葛藤。
先生诸孙皆玊永,诵书已作弯鹤声。
请来欹桄细细听。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题罗巨济教授蓬山堂》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蓬山堂的景象,并表达了作者对教授罗巨济的敬佩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蓬莱藏室盛东都,
只著古书并老儒。
後来许事晓星疏,
登车不落问何如。
广文先生自有饭,
诸公衮衮端无羡。
著脚金坡不作难,
问津木天何足辨。
作堂聊尔题蓬山,
此岂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许,
未必先生肯为伍。
书生饶舌定可憎,
此话姑置莫葛藤。
先生诸孙皆玊永,
诵书已作弯鹤声。
请来欹桄细细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蓬山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罗巨济教授的敬佩之情。蓬山堂是一个藏书丰富的地方,里面摆满了古书,教授罗巨济专注于研究儒家经典。然而,作者认为后来的学者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变得肤浅,不再像罗巨济那样深入探究。作者登上车辆,不离开蓬山堂,询问这些学者们的学问如何。广文先生自有他的饭食,其他学者们也都端庄自持,没有嫉妒之心。作者认为自己站在金坡上,不难与这些学者们交流,但问津木天(指罗巨济)却难以辨认。作者在这个地方写下了这首诗,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偶然发生的。作者认为登上仙人居住的瀛洲的人多姓许,但并不一定有机会与罗巨济这样的先生交往。作者认为那些只会说空话的书生是可憎的,但他选择不去纠缠这些事情。罗巨济的子孙们都是聪明而有才气的,他们背诵书本时发出的声音就像弯曲的鹤鸣一样动听。作者请他们过来,静静地倾听。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罗巨济教授的敬佩和对学者们的思考。
花枝欹晚。过雨红珠转。欲共东君论缱绻。繁艳休将风卷。归来凝思闲窗。寒花莫□微觞。解慢不成幽梦,燕泥惊落雕梁。
蟠桃一绽岁三千,仙传荒唐未必然。何似此花留巧石,有开无落更长年。
乱峰攒剑护清幽,万壑云烟暮不收。欲就诗坛借旗鼓,为君争取一桥秋。
薰风庭院,报槐阴拥翠,池波凝绿。瑞气葱葱浮燕寝,羽仗霓旌相属。__开祥,长庚入梦,诧列仙图_。林泉高迈,肯应轩冕尘俗。好是妙舞清歌,浮瓜沈李,荐杯中_醁。鹊尾炉生香篆细,又作如何祈祝。度问蓬莱,丹崖胜处,几摘蟠桃熟。东方何在,凛然能继高躅。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