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耕元不外灵台,何用钱添百屋堆。
甘雨每从和气出,祥风常自善心来。
畛畦有碍皆除去,境界须宽更放开。
种德欲如多黍稌,本仁先且护根荄。
太平国里青精饭,永熟乡中玉液杯。
会得遗安庞老意,力行好事厚栽培。
邓林,字性之,号四清社友,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有《皇荂集》,萧崱、萧泰来爲之序。事见明嘉靖《临江府志》卷五。 邓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题刘功父与耕堂》是宋代邓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默默地耕种,原本不过是为了祭祀灵台,
何必用金钱去增添百间房屋。
甘霖常常伴随着和气而来,
祥风常自善心而生。
将农田中的障碍全部清除,
心境必须开阔,放松自在。
种植品德应如多穗的谷子一般,
首先要保护良善的根荄。
在太平的国土里享受着翠绿精美的饭食,
乡间永远盛开着玉液之杯。
能够得到庞老的遗愿,
努力去行善,厚待培育。
诗意:
这首诗词以耕种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赞美和对良善品德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宜人的气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作者以农田的清理为象征,寓意人们应当清除心灵的障碍,开阔胸怀,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作者强调种植良善品德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丰收的黍稌。最后,作者呼吁人们以善行奉献社会,传承美好的价值观,并寄望于和平繁荣的乡村生活。
赏析:
《题刘功父与耕堂》展现了宋代社会对农耕生活的重视和对农民的赞美。诗中以耕种为主题,通过描绘农田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农田的景色与人的内心境界相联系,传达了追求善行和内心宽广的价值观。诗人通过赞美农民的劳动和良善,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田的耕作,倡导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处。整首诗词以平和、安详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良善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对农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善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意义。
还客莫思家,客行方远道。还家自有时,空使朱颜老。禁城春色暖融怡,花倚春风待客归。劝君还家须饮酒,记取思归未得时。
闽之山峨峨,可以接穹苍。闽士孕其秀,胸次尤难量。闽之水滔滔,可以烛妍丑。闽士生其间,其美不容。君不见周家社稷生甫申,崧岳当年曾降神。又不见千里秀气钟三苏,眉山草木皆焦枯。我生恨不由河洛,虚负三光并五岳。地灵人杰推江东,人物风流兼磊落。顾此闽之东,自古多英雄
忆昔开元日,承平事胜游。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月白霓裳殿,风干羯鼓楼。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薄云欹雀扇,轻雪犯貂裘。过客闻韶濩,居人识冕旒。气和春不觉,烟暖霁难收。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屏掩芙蓉帐,帘褰
惠兹政化及民功,内外声称有古风。五岭山川情正黮,七闽桃李意选取通。大明继明天衢辟,重德还朝众愿同。早晚皇穹顺舆议,老人星在玉堂中。
倦飞好鸟下荒陂,不见骑驴主簿归。林杳笛寒声愈细,为寻牛背一簑衣。
十载江湖尽是闲,客儿诗句满人间。郡侯闻誉亲邀得,乡老知名不放还。应带瓦花经汴水,更携云实出包山。太微宫里环冈树,无限瑶枝待尔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