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
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
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题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代写的一首诗,描写了灵岩寺的景观和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思索。
诗中的灵岩寺(寺即吴馆娃宫,鸣屟廊砚池采香径遗迹在焉)指的是吴馆娃宫中的灵岩寺,作者在题诗时根据灵岩寺的具体位置和景观进一步描述了它的状况。娃宫屟廊已经倾斜,砚池和采香的小径也都有些残破。其中的“屟廊”指的是斜屋檐,而“采香径”指的是修行者或游客采集香草的小径。
诗的第一句“娃宫屟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表达了作者来到灵岩寺,发现它已经破败,又即将衰败的心情。诗中的“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草木已经绿好,几百年来如同徒然而过,空有明亮的月光。
接下来的两句“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描写了作者自己,尽管年纪已经老去,但仍然心怀思绪,游历各处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两句“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表达了作者对于悲伤和古老的怀念,他的悲伤和古老的爱恨化为了音符,成为了一首悲切的曲子,凉州的情意在其中流淌。然而,从当时到现在,歌吹之声已经消逝无踪。
整首诗通过描述灵岩寺的景观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对于光阴易逝的思考和对于古老岁月的怀念之情。通过描写破败的寺庙和渐行渐远的音符,诗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情感,让人产生对于光阴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
轻肥马上郎,枯槁林下士。声名斲自然,势利焚和气。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物外有华胥,时时梦中至。
盛生东出关,白下桃花满。相逢南阳田,目寄孤云远。君归江国正鸣鸠,草绿空矶燕子愁。与尔期登雨花阁,六朝何处楚江流。
新霜未落汴水浅,轻舸惟恐东下迟。遶城假得老病马,一步一跛饮人疲。到君官舍欲取别,君惜我去频增嘻。便步髯奴呼子履,又令开席罗酒卮。逡巡陈子果亦至,共坐小室聊伸眉。烹鸡庖兔下筹美,盘实飣餖栗与梨。萧萧细雨作寒色,厌厌尽醉安可辞。门前有客莫许报,我方剧饮冠帻欹。
霜染满林红,萧疎夕照中。曾供写秋怨,流出上阳宫。
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谁知颂德山头石,却与他人戒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