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
野气欲来云拂地,天光不动水平池。
飞檐鸟道愁相逼,故国人烟入俯窥。
便拟幽寻随杖屦,清秋幕府事文移。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题灵泉观阁》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灵泉观阁的景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意境的语言,展示了山水之间的神奇与壮美。
译文:
山腰上碧瓦郁参差,压迫着开元观阁的基石。野气即将到来,云轻轻拂过大地;天空静静无动,水平的池塘中倒映着光芒。飞檐上的鸟儿行道,似乎也感到了忧愁的压迫;故国的人们如烟般进入了眼帘,令人俯身窥视。我想随着拄着拐杖,寻找幽静之地;在清秋里,府邸的事务渐渐远离。
诗意与赏析:
《题灵泉观阁》通过以灵泉观阁为背景,以山水景致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首先,诗人以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的描写,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壮丽,暗示了人世间的繁华与沧桑。野气即将到来,云轻拂大地,天空静静无动,水平的池塘中倒映着光芒,这些景象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自然的变化和永恒的存在。
其次,诗中的飞檐鸟道与故国人烟的描绘,增添了一丝愁绪和忧愁。飞檐鸟道愁相逼,揭示了人们在繁华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故国人烟入俯窥,传递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世间的观察。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清秋时节、幽静之地的向往。他想要摆脱尘嚣,随着拄着拐杖,寻找幽寻之地。清秋的意象象征着宁静和冷静,而府邸的事务的渐行渐远,则代表了对纷扰世事的远离和超脱。
整体而言,《题灵泉观阁》以山水景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展示了自然与人事的交融与冲突,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思考和向往。
九日秋阴一日晴,山禽应喜我闲行。幽吭弄暖闲相命,劲翮凌风远有声。熟果啄余看核堕,细枝衔得欲巢成。名园美荫不飞去,似比交朋犹有情。
南关何处日孤征,归梦先春几百程。今日送春犹是客,孤城寒雨不胜情。
调笑胡王坐玉鞍,蛇矛丈八跃如湍。天子戎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
灰飞山解竹。庆群阴消尽,新阳来复。云物呈祥连瑞霭,烟气纷纷馥馥。紫陌香衢,朱檐影里,罗绮花成簇。岭梅惊暖,数枝争绽寒玉。有人袅袅盈盈,今朝特地,为我新妆束。娇倚银床添绣线,长喜修眉舒绿。不道多情,锦屏罗幌,难得欢生足。谁知今夜,玉壶银漏催促。
正江南二月,春色里、送君行。对芳草晴烟,海棠细雨,不尽离情。思量汉皋城上,共当时、飞尽人青冥。醉后嘉陵山色,马头杨柳秦亭。十年一别鬓星星。慷慨只平生。爱激浊扬清,排纷解难,肝胆峥嵘。此心一忠自信,更太平、丞相旧知名。寄谢草堂猿鹤,移山未要山灵。
浪花如雪叠江风,社过高秋万恨中。明日便随江燕去,依依俱是故巢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