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李氏敬聚堂》

千载河间旧典刑,诗书习气至今存。
故家乔木知谁在,五世同居是义门。

作者介绍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作品评述

《题李氏敬聚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家铉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载河间旧典刑,
诗书习气至今存。
故家乔木知谁在,
五世同居是义门。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李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规和家训。诗人提到了千年来河间地区的旧法和刑罚,以及对文化和学问的传承。他指出,李氏家族的乔木(指家族的祖先)知道谁在家族中承担责任,五世同居代表了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晰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赞美。首句"千载河间旧典刑"指的是家族历史悠久,传统法律和刑罚的存在。这句话暗示了家族的严肃和正统性。接下来的一句"诗书习气至今存"强调了家族对文化和学问的重视,这种学习和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这句话反映了家族对教育和知识的传承。

第三句"故家乔木知谁在"表达了对家族祖先的敬意,暗示了家族祖先对家族发展的关键作用。最后一句"五世同居是义门"强调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观念。家族成员代代同居,代代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整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对家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敬仰和赞美。

这首诗词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家族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对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尊重。它表达了对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强调了家族凝聚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文化学问的重视,并强调了家族对教育和学习的承诺。

  • 《访矿坑老僧》

    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趺坐树间石,力耕溪上田。解言南国事,能咏碧云篇。瘼贳远公酒,余非陶令贤。

  • 《水西亭书事》

    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岸尽龙鳞盘翠条,溪深鳌背露晴沙。陇头刈麦催行馌,桑下缲丝急转车。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

  • 《读本朝事有感十首》

    翻来覆去几枰棋,靖国崇宁各一时。前日雕笼栖宿者,等闲飞过蔡家池。

  •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 《和王安抚六言十首》

    苦心自在阿堵,圣处谁知宁馨。佳句忽来天外,恰能当当亭亭。

  • 《太傅相公以梅圣俞寄和建茶诗垂示俾次前韵》

    近来不贵蜀吴茶,为有东溪早露芽。二月制成输御府,经时犹未到人家。太官供罢颁三吏,东合开时咏九华。从此闽乡益珍尚,佳章奇品两相夸。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