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八宝华岩》

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
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八宝华岩》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团团宝华岩,
重重荫珍木。
归来得商鼎,
试鬻溪边绿。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麟山庄图上的宝华岩景致。宝华岩团状圆润,荫蔽着茂密的珍贵树木。诗人回到家中,得到了一口商鼎,决定将其拿到溪边去试鬻(出售),同时欣赏着溪边的绿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了山庄图中的景色。宝华岩被形容为团状,象征着其圆润而美丽的外观。重重荫珍木则描绘了树木繁茂的景象,为宝华岩提供了遮荫。这些描写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回到自己的家中,意味着他回到了宁静和安逸的环境。他得到一口商鼎,商鼎在古代是一种象征权力和财富的器物,这表明诗人在家中得到了一种物质上的收获。

但是诗人并没有安于物质的满足,他决定将商鼎拿到溪边去试鬻。溪水是清澈流动的,而绿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将自己的收获与外界分享,也许是为了与大自然相融合,体验更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物品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传达了一种平和、宁静的心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向往。

  • 《春日山行有感》

    十里桥西别有天,青山欲断翠云连。园林寂寂鹿为文,野服翩翩儒亦仙。风咏无雩正此日,雪飘伊洛是何年。追寻往事顿成梦,回首春光倍黯然。

  • 《渔家傲》

    路长。人世罪冤知底数。前程不是无冥府。争似静焚香一炷。无行住。声声称念弥陀父。罪业尽消生有处。弥陀愿力堪凭据。十念一心存旦暮。西方路。功成足步红莲去。

  • 《记事》

    辇路香风吹软尘,拥途士女看朱轮。朝为赫赫大京兆,暮作栖栖逆旅人。姬院肉屏俄顷散,帝城眉样一番新。惟应唤醒茅檐叟,长驾柴车戴幅巾。

  • 《句》

    哀俗易高名已振,途险难尽学须强。

  •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早从子美追懒真,近向长康得痴绝。相逢可笑复可怜,君看稀疏鬓边雪。

  • 《大涤洞天留题》

    巢父滩头甫着鞭,名山入眼驿程边。迂回仅费商於地,领袖宁烦一介先。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