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以意不以色,人不论形当论心。
我有平生方寸地,烦君更向笔端寻。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题寄颜画士姜元恺
丹青以意不以色,
人不论形当论心。
我有平生方寸地,
烦君更向笔端寻。
【中文译文】
写给画师姜元恺
以心境而非色彩绘画,
评判人之不在形态,而在内心。
我拥有一片生命的净土,
恳求你用画笔为我寻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袁说友写给画师姜元恺的题诗。诗人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艺术创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丹青(绘画)的独特见解。他强调绘画应该注重表达意境和情感,而不仅仅是追求色彩的表面效果。这种观点意味着绘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形式美,更在于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引发共鸣。诗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深邃而超越了表面的视觉享受。
其次,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考: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基于外在的形态,更应该以内心为准绳来评判。这种观点传递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诗人希望姜元恺能够通过画笔,捕捉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揭示人性的本质。
最后,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的生命只有狭小的方寸之地,因此请求姜元恺以其绘画的才华帮助他去探寻更广阔的境界。这种谦逊和对艺术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推崇。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通过对丹青和人的描绘,诗人呼吁艺术家去追求内心的真实和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展现了对艺术的向往和对艺术家的期望。这首诗通过深刻的诗意和独到的观点,使读者对艺术和人性产生了思考和共鸣。
遍游南北与西东,欲访人间国士风。处世甚疎皆笑我,宅心无累独奇公。诗才自愧非三上,酒圣相从又一中。芍药待开应且住,莫令清赏转头空。
怕听花间惜别词,伪留片语定来期。秦邮驿近江潮远,是剔银灯诅我时。
山下巢云梦亦清,陇头耕雨绿蓑轻。时人共指庞居士,为借农书一到城。
仿佛戎葵劲且柔,托名日及叹生浮。苦怜相态无多艳,空缀郊原度一秋。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
周人尚记有周公,禾黍离离下有宫。破豆烝豚非以报,野巫长跪若为通。山围栋宇泉流近,凤去梧桐落叶闬。有客赋诗题屋壁,二南犹自有遗风。
大华指商於,中间百里余。稍行山驿远,渐与世尘疏。楚塞参差接,秦民错杂居。惜哉非肯綮,不足试投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