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题惠安寺增胜堂》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放鹤扫松迳,呼猿开竹门。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作者介绍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题惠安寺增胜堂》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心是华严境,圆机更善根。
心灵是华严宇宙的境界,完美的智慧更是良好修行的基础。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行和智慧提升的重视。心灵的境界如同华严宇宙,而圆满的智慧是修行的基础。通过正念和善根的修持,心灵可以达到高度的境界。

一尘犹可见,十胜不为繁。
尘埃纤尘都可以看得见,但十大胜妙境却并不复杂繁琐。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境界和修行的理解。世间的尘埃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的胜境却不取决于外在的繁复,而是在内心的净化和修行中体现。

放鹤扫松迳,呼猿开竹门。
放飞仙鹤,扫除松林小径,呼唤猿猴,开启竹门。
这两句描绘了景物和场景,表达了作者在寺庙中的修行过程。放飞仙鹤象征着自由和超越尘世,扫除松林小径则是为了净化心灵,呼唤猿猴则是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这些景物和动作的描绘,诗词增添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

妙高峰顶住,客到亦忘言。
置身在妙高峰的巅峰之上,即使有客人来访也会忘却言语。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妙高峰境地的赞美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妙高峰象征着心灵的升华和境界的高度,而在此境地,人们可以超越语言的局限,达到一种无言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心灵修行和境界提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和超越,作者希望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升华,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绘,为整首诗词增添了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闵雨》

    岁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时。黄麈蔽赤日,苗槁已不迟。踏车声如雷,力尽真何为!天岂不念民,云族风散之。穷民守稼泣,便恐化棘茨;妻子不望活,所惧尊老饥。我愿上天仁,顾哀民语悲;鞭龙起风霆,尚继丰年诗。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 《宴兴化池亭送白二十二东归联句》

    东洛言归去,西园告别来。白头青眼客,池上手中杯。 ——裴度离瑟殷勤奏,仙舟委曲回。征轮今欲动,宾阁为谁开。 ——刘禹锡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 ——白居易岸荫新抽竹,亭香欲变梅。随游多笑傲,遇胜且裴回。 ——张籍澄澈连天境,潺湲出地雷。

  • 《寄仵判院八首》

    此去于门咫尺间,樽罍无计得跻攀。断魂欲伴行云去,犹恐歌喉误小蛮。

  • 《病》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

  • 《淮上逢故人》

    故园离乱后,十载始逢君。长恨南熏奏,寻常只自闻。荒窗秋见岳,赤地夜生云。莫叹谋身晚,中兴正用文。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