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尝失之,群起竞逐。
不见泰山,一得百覆。
文王之囿,草羡泉足。
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题独鹿图》是宋代文学家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曾失去了这独特的鹿图,
众人争相追逐,却找不到它。
无法看到泰山的壮丽,
但一旦得到,便会百倍回报。
文王的园林羡慕着泉水的丰沛,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感叹不已。
诗意:
《题独鹿图》通过描绘一个引人遐思的场景,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独鹿图象征着一种独特而难得的财富或美好事物,人们为了得到它而争相竞逐。诗人提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暗示了独鹿图所代表的珍贵事物同样具有令人惊叹的价值。而诗中的文王之囿则是对古代传说中文王的园林的称赞,但诗人仍然认为有一些美好事物无法比拟。最后,诗人感叹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并对所得到的珍贵事物心生感激之情。
赏析:
《题独鹿图》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珍贵事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的独鹿图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任何人心中追逐的目标,无论是物质财富、知识智慧还是内心的满足。诗人通过泰山和文王之囿的描绘,将独鹿图的价值与壮丽景色相提并论,凸显了它的珍贵和难得。最后,诗人以一种感激的情绪表达了对生活和所得到的珍贵事物的赞美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一种追求美好的心境,引发读者对于自身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
萧史水银粉,番女红蓝花。狂奴爱风调,脂泽遂成家。镜开青峡月,衣近赤城霞。欲下人间世,槲林栖晚鸦。
小洞烟霞国,重阳风雨秋。欧公嵩岳步,朱子武夷舟。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龙山马台事,糠秕旧王侯。
金风颤叶,那更饯别江楼。听凄切、阳关声断,楚馆云收。去也难留。万里烟水一扁舟。锦屏罗幌,多应换得,蓼岸苹洲。凝想恁时欢笑,伤今萍梗悠悠。谩回首、妖饶何处,眷恋无由。先自悲秋。眼前景物只供愁。寂寥情绪,也恨分浅,也悔风流。
□□外弟寄双鱼,细读银钩卷复舒。愧我挂冠方草奏,误君载盾过茆庐。罢祠久绝支离粟,失势谁看闲杂书。老畏春寒缩如鳖,坐妨沽酒摘园蔬。
朝寻东郭来,西路历洊亭。众山若怨思,惨澹长眉青。迸水泣幽咽,复如语丁宁。岂予久忘之,而欲我小停。歇鞍松柏间,坐起俯轩棂。秋日幸未暮,奈何雨冥冥。
夜醉色河酒满船,晓餐湓浦浪掀天。回头已作三年梦,应笑当时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