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茅自结林中屋,林密先删百竿竹。
南山献状漏南亭,北路行歌喧北曲。
谁知江海蔡中郎,岁晚栖栖泊岭阳。
未有净名方丈室,小斋聊寄锦江航。
劝君须学逃名隐,题揭徒然绚黛粉。
诸看郑圃四十年,妙在不知而不愠。
我今亦住茅竹间,身世浑如系缆船。
空间之中何所有,圣门勋业浩无边。
此君且伴幽人趣,时来岂不茅连茹。
瓶罍果醉两三人,会约伊渠杖藜去。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题蔡生竹里茅檐似野航》是宋代胡寅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题蔡生竹里茅檐似野航,
诛茅自结林中屋。
林密先删百竿竹,
南山献状漏南亭。
北路行歌喧北曲,
谁知江海蔡中郎。
岁晚栖栖泊岭阳,
未有净名方丈室。
小斋聊寄锦江航。
劝君须学逃名隐,
题揭徒然绚黛粉。
诸看郑圃四十年,
妙在不知而不愠。
我今亦住茅竹间,
身世浑如系缆船。
空间之中何所有,
圣门勋业浩无边。
此君且伴幽人趣,
时来岂不茅连茹。
瓶罍果醉两三人,
会约伊渠杖藜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人生境遇的反思。
诗人把诛茅自结林中屋的经历作为开篇,描述了自己过上隐居生活的决心。他在茂密的竹林中修剪百竿竹子,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接着,他提到南山,以此表示他的坚定决心和自信,像是向南山献上一份自己的承诺。
随后,诗人转入自我反思,提到了蔡中郎,指代自己,以及年事渐长后的困境。他没有名利和安享清福的方丈室,只能在小斋中寄托对于锦江航行的向往。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荣华富贵的拒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接下来,诗人劝告他人应该学习逃避名利,不要沉迷于虚华的世俗追求。他批评题揭华丽的脂粉徒然无益,真正的美妙在于不为外物所动而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现状和境遇,他与郑圃相伴四十年,以郑圃为代表的友人不计较名利,显示了他们相互间的深厚情谊。诗人自称也住在茅竹之间,将自己的经历与郑圃相对照,表明他们都过着隐逸的生活,没有被世俗所束缚。最后两句以瓶罍果醉和会约伊渠杖藜去作为结尾,强调了友人间的相聚和共同追求隐逸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境遇和心境,表达了对名利的颠覆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人以淡泊宁静的态度面对世俗的喧嚣,将隐逸的生活视为一种境界和追求,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名利虚华的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由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真正美妙和深厚情谊的珍视。
葑田青仄博弈局,岛树墨榲烟雨图。已去杨州百余里,回头还隔几重湖。
朝曦却雨作春妍,绿嫩黄轻物物鲜。村落可怜祗依旧,稀疏茅屋起炊烟。
秦淮接长江,活活流不已。高亭出城角,四面尽湍水。山川孤云飞,槛阁清风起。望远何所思,故人在千里。
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昼堂风澜皱,宵怜月影侵。聊纾江海志,寄此小山林。
太守今元结,论交四十年。汝行勿前却,如在父兄边。
平生爱梅颇成癖,踏雪行穿一双屐。六花散漫飞满空,千里万里同一色。冲寒不畏朔风吹,乘兴来此江之湄。繁花满树梅欲放,仿佛罗浮曾见时。南枝横斜北枝好,北枝看过南枝老。中有一枝致奇绝,万蕊千葩弄天巧。老夫见此喜欲颠,载酒大酌梅花仙。仙人怪我来何晚,一别已是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