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鸟与我言,怨杀白太传。
借问何以然,携却山僧去。
山僧未去时,前盘一尾蛇,后踞一头虎,吸云啸风绕窗户。
山僧已去了,鹤来踏翻藤,猿到拗折树,乱筱枯柴塞行路。
抑将庐于嵩高之阳,温洛之浒,诸天散花复呵护。
抑将慕羶逐臭,亡魂丧魄,委枯骸於北邙之狐兔。
荒台兮尚存,破屋兮如故,惟有山僧不知处。
世间万事谁始终,极目寒江起烟雾。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韬光庵》是宋代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谷鸟与我言,怨杀白太传。
借问何以然,携却山僧去。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相互交流的情景。诗人与谷鸟对话,怀怨地提到了白太传,这可能是指某位令他不满的人物。然后诗人借问为何如此,选择带着山僧离去。
山僧未去时,前盘一尾蛇,
后踞一头虎,吸云啸风绕窗户。
描写了山僧离去之前的景象,一条蛇盘踞在前面,一头虎蹲在后面,它们环绕着窗户,吸食云雾,发出啸声。
山僧已去了,鹤来踏翻藤,
猿到拗折树,乱筱枯柴塞行路。
表达了山僧离去后的变化。鹤踏翻了藤蔓,猿猴扭折了树枝,乱糟糟的竹林和枯柴堵塞了行路之路。
抑将庐于嵩高之阳,温洛之浒,
诸天散花复呵护。
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希冀。他将自己的庐居在嵩山高处的阳光之下,或是在温柔的洛水旁,诸天散发花朵并保护着他。
抑将慕羶逐臭,亡魂丧魄,
委枯骸於北邙之狐兔。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之物的厌倦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态度。他抛弃对物质的追逐,追求心灵的升华,将自己的残骸托付给北邙之地的狐狸和兔子。
荒台兮尚存,破屋兮如故,
惟有山僧不知处。
诗人描述了他所居住的庵堂依然存在,破旧的屋舍依然保持原貌,只有山僧离去,不知去向何方。
世间万事谁始终,极目寒江起烟雾。
诗人在结尾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世间万事无不变幻,诗人眺望远处的寒江,起伏间升起烟雾,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与自然、人事物的互动中,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精神追求的呼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对心灵寄托的憧憬。整首诗词给人以静谧、深思的感觉,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异乡萍梗寄生涯,朝露俄惊叹落花。蒿里歌传风正惨,萱堂香冷月空斜。魂归故国三千里,地卜高原一万家。明日送车应击毂,不堪阁泪听边笳。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愁烟。
万里西来客,溪山先有名。
帘幕阴阴不见人,日斜窗影弄游尘。风和睡起鸟声乐,天地无私花柳春。
旧日重阳,今日重阳,篱菊披金浅浅黄。休讶去年蓬鬓,今岁半成霜。喜得同人相访,那边风景,此间风景,且莫论量。相与对花赊一醉,高歌大笑,手舞足蹈,听教人道掣颠狂。
伴壮丁骑秧马出,看儿童放纸鸢嬉。老无忧责庸非福,身是神仙不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