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久仙去,诗偕芙蓉秋。
渊渊韵金石,往往余岩丘。
象贤来题舆,同声应鸣璆。
清渭发源远,浊泾难混流。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计三首答之》是宋代程公许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鲁国的久仙已离去,诗与芙蓉一同进入秋天。深邃的韵味如同金石,常常在我余岩和丘陵之间回响。贤者犹如象驾舆车般前来题赞,他们的声音与我回应的美玉相和谐。清澈的渭水源远流长,而浑浊的泾河无法与之混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程公许在鲁国与久仙一起度过的时光,以及他们的诗和芙蓉一同迎接秋天的景象。诗中通过描述渊渊韵味如金石般的声音在余岩丘陵间回响,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声音的向往。贤者前来题赞,象征着他们对作者诗作的赞赏与认同。清澈的渭水与浑浊的泾河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清纯与浊浪的区别,以及作者心中对纯洁美丽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声音的描绘,使整首诗增添了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诗中的渭水与泾河象征着不同的境遇和价值观,反映了作者对于纯洁和浊浪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巧妙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清新纯洁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
叔侄岭南边,熊车相后先。同时持紫橐,指日复青毡。契分胶投漆,离情雨带烟。吾穷公富贵,勿废往来笺。
名山隔游尘,九锁尘更少。閒云抱苍石,古涧茁灵草。一亭瞰蛟舞,曾此憩坡老。水性自云静,潴泄寄人巧。聊复助奇观,未须纵澜倒。小挹丹泉润,侧步石壁峭。洞深篝火入,志险极幽讨。人间几何年,仙迹棋未了。向夕山月吐,光碎松下道。天空琼馆寒,禽响药如捣。
离家一月断家书,家在闽山深处居。路入江南隔分水,山犹不见况吾庐。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