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汤泉》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寒泉诗所咏,
The cold spring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oem,
独此沸如烝。
It boils alone, like a steaming cauldron.
一气无冬夏,
It remains unaffected by winter or summer,
诸阳自废兴。
All other hot springs lose their vigor.
人游不附火,
People swim in it without being burned,
虫出亦疑冰。
Insects emerge from it as if it were ice.
更忆骊山下,
I recall the scene at the foot of Mount Li,
歊然雪满塍。
Where the snow-covered fields are silent and tranquil.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冷泉景象。在诗中,作者以寒泉为主题,形容这个泉水独特地沸腾,如同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与其他温泉不同的是,这个汤泉无论在冬天还是夏天,都保持着同样的温度,其他温泉都失去了活力。人们可以在其中游泳而不会被烫伤,甚至水中的昆虫也会像冰一样出现。最后,作者回忆起骊山脚下的景象,雪覆盖的田野静谧无声。
这首诗词通过对寒泉的描绘,表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和氛围。寒泉与常规的温泉不同,它的独特性引发了人们的注意。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冷静和宁静的感觉。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描写能力,也通过对寒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异常现象的兴趣和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给人以深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绣衣衔命去,祖帐为王留。大舶满青镜,寒云明玉舟。岁余官事省,蜡毕吏功休。千古行藏意,梅边细讲求。
平芜新绿占封圻,横路游丝网落晖。同径人稀藏窈窕,禅扉春尽老芳菲。缓行照水知鱼乐,随意穿花见蝶飞。二了舁篮今夜月,龙钟犹胜杖藜归。
荒径入林微,蓬庐客到稀。苔痕侵药裹,山色冷吟衣。蚯蚓耕泥起,蜻蜒点水飞。坐来忘万事,静看宿云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富贵常多覆族忧,贱贫骨肉不相收。独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来应麦秋。行李淮山三四驿,风波春水一双鸥。人言离别愁难遣,今日真成始欲愁。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