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雪终宵下,晨登百尺端。
瑞光翻怯日,和气不成寒。
天末无织翳,云头未少乾。
四郊闻击壤,农望已多欢。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庆历二年(一○四二),爲知制诰。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四年,出知郓州。歷知青、郑、蔡、河阳、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爲枢密使。居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僕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诗。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台上再成乱道走书呈尧夫》是宋代文人富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密雪终夜飘落,
清晨登上百尺高台。
瑞光闪烁,畏惧阳光,
和暖之气并未消散。
天空没有织成厚重的云层,
云头未见干旱迹象。
四周乡村传来击打田螺的声音,
农人望着庄稼,充满喜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富弼通过描绘雪夜和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欢乐情绪。首先,密雪终夜飘落,形容大雪纷飞的夜晚,给人一种寒冷和宁静的感觉。接着,清晨登上百尺高台,富弼登高远眺,展望着雪后的美景,这种高处俯瞰的视角让人感受到壮丽和开阔。瑞光闪烁,畏惧阳光,形容雪地上阳光的反射,使得光线明亮而耀眼,说明阳光的力量使人感到敬畏。然而,尽管阳光强烈,但和暖之气并未消散,意味着寒冷的冬天也有温暖的一面。天空没有织成厚重的云层,云头未见干旱迹象,暗示着天气晴朗,没有降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最后,四周乡村传来击打田螺的声音,农人望着庄稼,充满喜悦,表达了农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的喜悦情绪。富弼以简洁而准确的词语,将雪夜和晨曦的美景展现出来,并通过对农人的描写,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希望和喜悦。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富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自怜老境渐侵寻,检点头颅雪旋深。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一天月色涵秋意,四壁蛩声恼客心。好是夜凉清似水,萧萧风度古松林。
一水盈盈,汉影隔游尘,净洗寒绿。秋沐平烟,日回西照,乍惊饮虹天北。彩阑翠馥。锦云直下花成屋。试纵目。空际、醉乘风露跨黄鹄。追想缥缈,钓雪松江,恍然烟蓑,秋梦重续。问何如、临池脍玉,扁舟空舣洞庭宿。也胜饮湘然楚竹。夜久人悄,玉妃唤月归来,桂笙声里,水宫六六。
未得草茅封下事,少从桃李径中行。
春风吹裂峰头石,晏下东峰绝踪迹。日轮正午现全身,生铁蒺蔾当面掷。
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
林塘幽复僻,俗士可曾游。景物因人胜,茶瓜为客留。纳凉寻密竹,凝眺倚层楼。浮世荣枯事,从今莫问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