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泰和》

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泰和》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生曾拥碧油幢,
耻与群儿共竖降。
汉节几回登快阁,
楚囚今度过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谊,
清泪难忘父母邦。
惟有乡人知我瘦,
下帷绝粒坐蓬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文天祥对国家和家乡的深情厚意。他自称为“书生”,曾经拥有官职,但因忠于国家而被囚禁。他感到羞耻,不愿与其他人一起降服。他多次登上快阁,寄托了自己对国家的期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尽管他被囚禁在澄江之上,但他的忠诚之心始终不变,他的眼泪也流淌着对父母和国家的思念之情。只有乡人才知道他的瘦弱,他独自坐在帷幕下,绝粒而居,孤独而坚定。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文天祥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中的碧油幢和快阁象征着官职和权力,而楚囚和澄江则象征着囚禁和离乡之苦。作者通过对自己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和国家的深情,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坚强和孤独。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玉炉三涧雪 继重阳韵 藏头 拆起永字》

    别乡关宁海,持真实为*。怀三教作良朋。内日光为证。悟清清净净,知湛湛澄澄。中养火虎龙吞。诀传来游泳。

  • 《纪梦》

    拜伏庭前又一番,天书虽捧未容看。南阳久作蟠龙卧,应为苍生起谢安。

  •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公门袭汉环,主第称秦玉。池架祥鳣序,山吹鸣凤曲。拂席萝薜垂,回舟芰荷触。平阳妙舞处,日暮清歌续。

  • 《题清音亭》

    新池碧甃玉回环,一水来从天柱山。试作流觞拟修禊,兰亭风景坐追还。

  • 《巫峡》

    神女音容讵可求,青山回抱楚宫楼。朝朝暮暮空云雨,不尽襄王万古愁。

  • 《水调歌头(秩满告归,曾使君饯别,席间奉呈)》

    泽国正秋杪,微雨洒江滨。凭高一望,万里多稼总如云。芳野壤歌鼎沸,古市欢声辐凑,尽是泰平人。铃阁尽无事,桃李满公门。恨瓜戍,趣征驭,惜芳辰。高情耿耿,重别中夜沃清尊。不为兰亭感慨,莫作楚狂醉倒,谭笑自生春。明日送行处,忍顾翠眉颦。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