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味相知就瓮头,一般收口效偏优。
同斟祗却因无事,独酌何尝为有愁。
才沃便从真宰辟,半醺仍约伏义游。
人间尽爱醉时好,未到醉时谁肯体。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太和汤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二味相知就瓮头,
一般收口效偏优。
同斟祗却因无事,
独酌何尝为有愁。
才沃便从真宰辟,
半醺仍约伏义游。
人间尽爱醉时好,
未到醉时谁肯体。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邵雍与朋友共饮的情景。诗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就像两种酒混合在一起,效果更好。尽管在一起喝酒,但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事情可聊,只是因为无事可做才一起喝酒。他们喝醉了也不会有什么忧愁。
诗人自称才情出众,被当作真正的宰相(指才能出众),但他仍然保持谦逊和低调。他半醉半醒之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约束和廉洁,不被俗世所累。在人世间,人们都喜欢喝醉时的愉快,但在未达到那种醉意的时候,谁又会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呢?
赏析:
这首诗在表面上描述了一场朋友间的饮酒活动,但从中透露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友谊和醉酒的描绘,抒发了对真正的友谊和深层次体验的思考。
诗中的"二味相知"和"一般收口"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友谊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友谊就像两种酒混合在一起,更加美好。这种友谊并不需要有特别的事情做,只是因为彼此欣赏和理解而在一起。
诗人的自我描绘也值得注意。他自称"才沃",意味着才情出众,但他仍然保持谦逊和低调,不愿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迷惑。他在酒醉和清醒之间保持着自己的约束和清醒,不被情感所左右。
最后两句"人间尽爱醉时好,未到醉时谁肯体"表达了诗人对人们追求醉意和痛快的观察。他认为只有真正达到醉意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好,而在未达到那种境界之前,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我和人生的思索,通过饮酒的场景展示了这些思考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了人们对醉意的追求,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体验的主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岁日雪亦好,今日差可忧。盈尺望已足,太多民始愁。谷价起如涌,城郭饥者稠。后期无乃迟,春郊多麦麰。
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偶携琴册傍林泉,坐对梅花记往年。鸿燕何心成巧避,夔蚿无语自相怜。才吟瘦影黄昏月,又见残红细雨天。拟把楚骚重载酒,掀髯抵掌话前缘。
一梦行云还暂阻。尽把深诚,缀作新诗句。幸有青鸾堪密付。良宵从此无虚度。两意相欢朝又暮。争奈郎鞭,暂指长安路。最是动人愁怨处。离情盈抱终无语。
今代斯文只此翁,乾旋坤转独狐忠。千年此地江山里,一日东坡翰墨中。莫起莫泉空老泪,可怜赤壁几春风。潇潇暮雨双双竹,白雪堂前忍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