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踏歌》

宴阕。
散津亭鼓吹扁舟发。
离魂黯、隐隐阳关彻。
更风愁雨细添凄切。
恨结。
叹良朋雅会轻离诀。
一年价、把酒风花月。
便山遥水远分吴越。
书倩雁,梦借蝶。
重相见、且把归期说。
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
总难如、前会时节。

作者介绍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作品评述

《踏歌》是一首宋代朱敦儒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宴会结束,散津亭鼓吹声响起,扁舟启程。离别之情黯然,隐隐透彻整个阳关。更加风雨悲愁,细雨添上凄切的意味。恨意纠结。叹息良朋的雅会轻易分离。一年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把酒畅谈,享受风花月夜。然而山高路远,吴越之间分隔重重。书信托付给倩雁,梦境中借蝶传情。再次相见时,让我们谈论归期。只是担忧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彼此的行踪将再次分离。总觉得难以如同前会的时节。

诗意和赏析:
《踏歌》这首诗词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离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之情。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忧愁。

诗中的"散津亭鼓吹扁舟发"描绘了宴会结束后鼓乐声响起,离别的扁舟启程。"离魂黯、隐隐阳关彻"表达了离别之时内心的黯然和无尽的忧伤,阳关即指离别之地。

诗人通过"更风愁雨细添凄切"的描述,将自然的风雨景象与离别的忧伤相结合,使诗情更加深沉凄切。"恨结"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内心的纠结。

诗中的"叹良朋雅会轻离诀"表明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与友人分别的痛惜。"一年价、把酒风花月"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欢聚的向往。

接下来的"便山遥水远分吴越"描绘了离别后的彼此相隔之遥远。"书倩雁,梦借蝶"表达了诗人将书信托付给倩雁传递,或在梦中借蝶传情。最后两句"重相见、且把归期说。只愁到他日,彼此萍踪别。总难如、前会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再次分别的痛苦。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和忧愁,既有对离别的悲伤和无奈之情的表达,也有对再次相聚的期待和担忧的描绘。通过对友情和离别的描写,表达了人生离合、相聚与别离的无常和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和友谊的珍视。

  • 《暑行》

    谁敲白石生热烟,举头见岭思回鞭策。修竹林间有寒甃,莫打渴乌教近前。

  • 《蔡州壼公观刘道士》

    恩颍求归今几时,布衣犹在老刘师。龙章旧有世人识,蝉蜕惟应野老知。昔葬衣冠今在否,近传音问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衰息。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纪纲地,喜见朱丝直。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 《书台》

    崛起扶刘氏,兼资将相才。臣心虽自切,天命若为猜。古壁空遗像,荒榛只旧台。斯人今不见,落日更徘徊。

  • 《忆秦娥》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 《又次老牧泛舟韵》

    早闻南国翠娥愁,曾见书飞故国楼。远客寒天须剪烛,美人清夜恰同舟。玉台传得争千首,金管吹来坐两头。从此烟波好乘兴,万山春雪五湖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