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客京辇,憔悴难具论。
挥汗红尘中,但随马蹄翻。
人情贵往返,不报生祸根。
坐令平生友,终岁不及门。
南来实清旷,但恨无与言。
不谓广陵城,得逢刘与孙。
异趣不两立,譬如王孙猿。
吾侪久相聚,恐见疑排拫。
我褊类中散,子通真巨源。
绝交固未敢,且复东南奔。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孙巨源》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三年客京辇,
憔悴难具论。
挥汗红尘中,
但随马蹄翻。
人情贵往返,
不报生祸根。
坐令平生友,
终岁不及门。
南来实清旷,
但恨无与言。
不谓广陵城,
得逢刘与孙。
异趣不两立,
譬如王孙猿。
吾侪久相聚,
恐见疑排拫。
我褊类中散,
子通真巨源。
绝交固未敢,
且复东南奔。
中文译文:
孙巨源,我在京城做官已经三年,
时光流逝,我变得憔悴难以形容。
我在红尘中辛苦劳作,
只能随着马蹄的踏动前进。
人际关系重要的是互相往来,
不报答别人的恩情会埋下祸根。
我坐在这里,等待着与我交心的朋友,
但一整年都没有人来拜访。
我南来途中的景色虽然清旷,
但我很遗憾,无法与人分享。
广陵城的人们,
却能与刘、孙等有才华的人相遇。
我们追求的目标无法共同实现,
就像王孙与猿猴无法相互理解。
我们长时间聚在一起,
恐怕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和排挤。
我是个性格狭隘的人,
而你是一个真正的巨源。
虽然我们没有断绝交情,
但我决定东南方向继续奔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朋友孙巨源的一首赠诗,描绘了苏轼在京城做官期间的苦闷和孤独。苏轼以深刻的自我反思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友谊的思考。
诗中的“三年客京辇”表明苏轼在京城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但他感到自己变得憔悴不堪。他在红尘中挥汗劳作,但只能被马蹄的踏动带动前进,暗示他在官场中的辛苦和无奈。
苏轼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很重要,不回报别人的恩情会埋下祸根。他坐在那里等待着朋友的到来,但一整年都没有人来拜访,这使他倍感孤独和无奈。
诗中的广陵城象征着官场,而刘与孙则代表了有才华的人。苏轼抱怨自己与那些有才华的人无法相遇,无法分享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最后几句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思考。他认为自己是个性格狭隘的人,而孙巨源则是一个真正的巨源,暗示孙巨源的胸怀宽广。尽管苏轼没有断绝交情,但他决定离开京城,继续向东南方向奔波,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
整首诗通过描绘苏轼在官场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友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自我反思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诗意和才华。这首诗词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思考对于理解苏轼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茅舍芦藩枕小滩,萧林那复畏炎官。醉床酒解香初过,嬾架书横梦未残。馋爱流匙菰米滑,渴满便杓粟浆酸。儿孙幸有团栾乐,未觉浮生一笑难。
横绝潺湲度,深寻荦确行。百年同逆旅,一壑我平生。
无山而隐,不褐而禅。听松风以度曲,按舞鹤而忘年。铿尔舍琴而对吏,忽坌入而来前。察朱墨之如蚁,初不病其超然。
新涨鸭头绿,春满白苹洲。小停画鹢,莫便折柳话离愁。缥缈觚棱在望,不用东风借便,一瞬到皇州。别酒十分酌,何惜覆瑶舟。从此去,上华顶,入清流。人门如许,自合唾手复公侯。老我而今衰谢,梦绕故园松菊,底事更迟留。早晚挂冠去,江上狎浮鸥。
学馆坐无事,故书聊复看。披文既薈蕞,寻义亦泮涣。趋前后已逸,顾旧新辄窜。万言虽毕陈,一理竟未贯。往往未终卷,心目已溃乱。置书敛视听,境地甚澄晏。《易》、《书》、《诗》、《春秋》,辞简义亦焕。緌书言五千,隐约可徐玩。奈何百家言,磊磊叠几案。绵延比葛藟,根远益
消热层冰远,投凉嘉树稀。雨晴潇洒去,梦与泬寥归。禽静谷无语,云生山有衣。路行知水好,终不疗长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