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语失诙谐,人谁不怆怀。
梦残秋雨寺,魂散夕阳街。
缺灶粘煎药,乾炉积燎柴。
风流何必葬,便拥菊花埋。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孙季蕃故居》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周弼通过描绘孙季蕃故居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笑语失诙谐,
人谁不怆怀。
梦残秋雨寺,
魂散夕阳街。
这首诗词以孙季蕃故居为背景,描绘了故居的凄凉景象。诗人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易逝的主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第一句“笑语失诙谐”,表明了故居中曾经欢声笑语的消失,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人们常常会因为时光的推移而失去曾经的欢乐和无忧无虑。
第二句“人谁不怆怀”,表达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的事物的伤感。时光的流逝使人们深感岁月无情,对于逝去的美好,人们往往充满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梦残秋雨寺,魂散夕阳街”,通过描绘梦境和夕阳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梦境残缺、秋雨萧瑟的寺庙和夕阳下魂魄散落的街道,都象征着逝去的岁月和人事的离散。
最后两句“缺灶粘煎药,乾炉积燎柴。风流何必葬,便拥菊花埋”,通过描写故居中的缺憾和寂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境遇的思考。缺少灶火,粘煎药物;干燥的炉灶上积存着燎柴。这些景象象征着生活的贫困和孤寂,呼应了诗词的主题。最后一句“风流何必葬,便拥菊花埋”,意味着不必追求名利和虚荣,而是应该珍惜眼前的事物,抱着菊花安然度过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凄凉的故居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时光流转和人事易逝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唤起读者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唤仗紫宸披晓霭,退朝清燕坐晴霏。简编有味炉熏永,铃索无声漏箭稀。
范老登科犹别姓,余公应举亦更名。人心何止矛般险,世道于今砥似平。到了赭衣同适市,知它白棓欲谁坑。云端别有冥冥翼,不受虚弦浪箭惊。
吾尝鄙文赋,陆机自炫鬻。濬发夸巧心,见唾憾拙目。□□渊明诗,莫若黄山谷。或者巧斧斤,疑谓拙不足。诗文较巧拙,议论黄胜陆。人才亦复尔,世事可类触。善宦司马安,四食九卿禄。百世名不馨,史笔有余戮。大匠公输子,绳墨万厦屋。规矩方圆外,何必续土木。李子寄此轩,一□
不时徇铺路纵横,小队戎衣自出城。天假汉儿灯一炬,旁人只道是官行。
桥向来边度,风从阔处来。冷然旬五日,无去亦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