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妇银钗小绿裙,采茶洗菜踏溪云。
虽然此是寻常物,一旦无踪为过军。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虽然吟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银钗和绿色小裙子的大妇人,在采茶、洗菜、踏溪云等日常琐事中度过平凡而安逸的生活。然而,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层的哲理。
这首诗意味深长,其中蕴含着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迁的思考。诗中的大妇人代表了普通人,她的银钗和绿色小裙子象征着平凡的日常生活和朴素的愿望。她在采茶、洗菜和踏溪云的平凡行为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然而,诗人在最后两句中突然表达了一种转折和无常的命运。通过描述大妇人一旦无踪为过军,诗人暗示了生活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这种转折不仅仅是对大妇人个人命运的暗示,更是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一切看似平凡的事物都可能在瞬间消失,一切安逸的生活也可能被战乱所打破。
这首诗的赏析在于它通过描写寻常事物,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命运的无常。诗人通过平淡的语言和普通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读者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变幻,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敬畏。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去岁兹辰,记称寿、曾陪燕席。明朝更、屈公扶醉,相过为客。间世生贤元自异,偶然先后欢连日。怅如今、五岭望三湘,云霄隔。松鹤算,珪璋德。廊庙器,神仙格。想尊前仍唱,雪中晴色。去岁尝有词云:“要知他日调元手,看取今朝雪里松。”公上清都调鼎鼐,我归旧隐寻泉石。愿年
相君自是仙山侣,大笔如椽鄙燕许。七篇方愧不成章,肆笔相酬语冞古。
欲寄意,都无有。且须折赠、市桥官柳。看君著上征衣,也寻思、榜舟楚江口。此会未知何时又。恨男儿、不长相守。苟富贵、毋相忘,若相忘、有如此酒。
已象文治,乃观武成。进退可度,威备克明。
升天旧说有神龙,今睹蜿蜒在目中。莫道已腾霄汉了,愿施霖雨作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