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词笔动时人,末俗文章久失真。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
清溪水拱荒凉宅,幽谷花开寂寞春。
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这首诗词是张耒所作,题为《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三{李贺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三{李贺宅}
少年词笔动时人,
末俗文章久失真。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应山水与精神。
清溪水拱荒凉宅,
幽谷花开寂寞春。
天上玉楼终恍惚,
人间遗事已埃尘。
中文译文:
少年时代的诗词才华激动了当时的人们,
然而,如今俗世的文章早已失去了本真的意义。
我独爱那些超越物质形象的诗篇,
它们只应与山水和精神相伴。
一条清澈的溪水环抱着这座荒凉的宅院,
幽谷中花朵开放,春天显得寂寞。
天上的玉楼渐渐模糊不清,
人间的遗事已经尘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诗歌境界的思考和怀念之情。首先,诗人提到了少年时代的诗词才华,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世界的文章变得俗俗无趣,失去了真正的诗意和内涵。诗人对此感到不满,他认为诗歌应该超越物质的形象,表达更高层次的山水和精神之美。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宅院的景象。清澈的溪水环绕着这座宅院,展现出一片宁静。然而,幽谷中的花朵虽然开放,却显得孤寂无人。这里的春天没有了生机和繁荣,只有寂寞的存在。
最后两句描述了天上的玉楼逐渐模糊不清,人间的遗事也已经被尘封遗忘。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过去时光和历史的追忆,以及人们对于真正的诗意和精神的忽视和遗忘。
整首诗词通过对诗歌和现实世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俗世的失望和对诗歌境界的向往。他呼唤着更高层次的诗意和精神,追求超越物质的境界,同时对逝去的时光和历史保持着怀念和思考。
江南花信厌春寒,乡路迢迢去亦难。不解趋时人笑拙,每怀归计自求安。明朝芳草空相忆,何处青山复共看。二十八年清苦志,独歌白雪对幽兰。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
迹远公犹记,情亲势使疏。忽思参研席,如许遽龙猪。云步知无那,文盟肯弃子。只哦五个字,不愈一行书。
春云天上白成行,春草人间绿自香。罨岸桃花三百树,碧溪休问短和长。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颇思暝坐收馀力,他日归家祗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