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
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
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宿荥阳甯氏园》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喧闹的城市背后,有一片宁静的园林。
广阔的景色临近溪水。
车辆在绝壁上穿行,河水润泽着桃树和李树。
园内的居民心灵充满美好的思绪,过客也因此而感到新的喜悦。
当我回首中桥一眼,便想迷失在那美景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园林景象。城市的喧嚣背后隐藏着这片安静的园林,园内有清澈的溪水和壮丽的山景。车辆穿行在陡峭的山壁上,河水滋润着桃树和李树。园内的居民享受着宁静与美好的思绪,而过客也因此而感到愉悦和新奇。当诗人回首中桥时,被这美景所吸引,渴望迷失其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园林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城市的喧嚣与忙碌被置于背后,人们在这片园林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桃李滋润、车流穿行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园林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中的中桥更增添了一种迷失和遐想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欲望。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与美好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也可以感受到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