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只园夙亲近。
会发宏原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纲,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法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作者介绍

岳珂(一一八二~?),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侨居江州(今江西九江)。飞孙,霖子。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以荫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预开禧北征之役。因预知北征之弊,于战败后召爲朝官,歷司农寺主簿、光禄丞、太官令。嘉定十年(一二一七),由大农丞权知嘉兴府。十二年,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丞、淮南东路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并多次摄知镇江府。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因元夕诗爲门人韩正伦文致告讦,获罪罢官。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起爲湖广总领。三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四年,復起爲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知太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以言官劾横敛罢,居吴门。卒年六十余。珂好文学、喜书法,与刘过、辛弃疾等有交往。有《岳鄂王行实编年》二卷,《金佗粹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桯史》十五卷、《愧郯录》十五卷等传世。《玉楮集》八卷,系自编嘉熙二年至四年之诗,取《列子》刻玉爲楮三年而成之意。另《棠湖诗稿》一卷,收《宫词》百首。又有《宝真斋法书贊》二十八卷,其中保存有不少文献。事迹散见本人有关着作、并附见《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岳珂诗,《玉楮集》以明代珂十六世孙元声等收藏、周念祖等雠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玉楮诗稿》(简称小集)、《宋诗抄·玉楮集抄》(简称诗抄);《棠湖诗稿》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拜经楼丛书》本(简称拜经楼本);《宝真斋法书贊》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丛书集成》排印本(简称聚珍版),辑录时删落部分过于接近骈文之作。合编爲十九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探讨了佛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超越形相,追求真实的内在境界。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色相本身并非真实。那么,如何去追求阿罗汉这样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追求他们的色相呢?在世俗生活中,普通人如何能与他们亲近?只有深入发展自己的智慧,才能理解广博的佛法,并能通过言语来赞叹和传播。作者的笔力如虚空般广阔,他的境界达到了三昧的境地,超越了痴迷和愚昧的束缚,洞悉了宏大的世界。我曾经亲身目睹过殊胜的境界,也曾聆听过佛陀的教诲,但是通过声音来寻找佛陀,我却无法亲见他的真实面貌。那么,如何通过诗言来超越声音,直接体悟佛陀的真实意义呢?在今天,通过佛法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一切有为的现象。这首诗并非仅仅是一首偈赞,它是一种观念,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理解。

诗意和赏析:
《苏文忠萝汉偈帖赞》通过对佛法的思考,表达了超越形相的重要性以及寻求内在真实的追求。诗中提到佛法超越了有形的相貌,认为色相并非真实,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超越色相,真正理解并亲近阿罗汉这样的存在。他认为,通过发展自己的智慧,理解广博的佛法,可以通过言语来赞叹和传播佛法的真谛。作者的笔力被形容为虚空般广阔,达到了超脱世俗束缚的境地,透过诗言传递出了宏大的世界观。他曾亲眼见过殊胜的境界,聆听过佛陀的教诲,但是通过声音无法直接见到佛陀的真实面貌。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通过诗言超越声音,直接体悟佛陀的真实意义。最后,他认为通过佛法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一切有为的现象。整首诗通过对佛法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境界的意义。

这首诗词深入探讨了佛法的哲学思想,表达了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的重要性。通过对佛法的解释和思考,作者呈现了一种深邃的境界,他的笔力广阔而虚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这首诗词引发人们对佛法的思考,提醒人们超越形相,追寻内在真实的境界,以及通过智慧和言语来传承和赞叹佛法的重要性。同时,诗词中的疑问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如何通过诗言超越声音,直接领悟佛陀的真实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对佛法思想的深入剖析和表达,通过抽象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追求内在真实和超越形相的重要性。它引发了读者对佛法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形象和声音,探寻内心的境界。这首诗词在语言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佛法知识背景和对象观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其中的诗意和意义。

总之,《苏文忠萝汉偈帖赞》通过对佛法的思考,呈现了一种超越形相、追求内在真实的境界。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引发了读者对佛法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学深度和艺术价值。

  •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 《次韵僧自文见赠四首》

    莫诧横磨剑,宁为没字碑。问花惊兔麦,赋药护羊蓍。今我都无事,非公不作诗。夜窗各坚坐,两地月明知。

  • 《依韵和陆丈瑞香花》

    花下诗翁已富情,爱花相咏句还成。才开秀格能殊众,到老清香不负名。世上流芳归几处,江南传价入中京。乾坤定是怜馨德,那许风前趁落英。

  • 《赠淳于公归养》

    宦路厌风尘,高堂役梦频。拜章辞旨切,致政罢光新。陶令羞为吏,潘生喜养亲。况登朝序贵,半俸岂忧贫。

  • 《鹧鸪天 祝妇人寿》

    五福仙娥月殿来。依然微步彩云堆。一从别□瑶池宴,不见蟠桃几度开。歌宛转,舞徘徊。碧梧秋意满池台。年年玉露收残暑,长送新凉入寿

  • 《送沙门继彻游京寺》

    芳兰不怨秋,幽桂不媚春。拂拭片月心,斗薮孤鹤身。采珠须采蒨,怀玉休怀珉。当思镜中渌,归濯屐底尘。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