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年老病身,少曾识破世间人。
俗棋幸胜元无着,市药多夸总不真。
傅粉涂脂何可近,藏机伏阱未须嗔。
莲华岳顶看秋月,莫向长安踏市尘。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俗叹》是宋代作家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俗叹》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六十多年来,我身患疾病,
少有机会认清世人。
世俗的棋局虽然幸运地胜出,
市井的药物却总是夸大其效。
妆扮的粉和涂抹的脂,我怎么能靠近呢?
隐藏的阴谋和陷阱,我无需愤怒。
站在莲花岳顶眺望秋月,
别去踏上长安城市的尘埃。
诗意和赏析:
《俗叹》描绘了作者方回在晚年对世俗的种种虚妄和迷惑的感慨。诗中通过自我反观,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和忧虑。
诗的开头,“六十多年来,我身患疾病”,展现了作者年老体弱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经历的总结。接着,“少有机会认清世人”,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认识上的不足。这里的“认清”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视力问题,而是对人情世故、社会伪装的洞察力的缺失。
接下来的两句,“世俗的棋局虽然幸运地胜出,市井的药物却总是夸大其效”,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和市井之物的怀疑。世俗的成功往往是偶然的,而市井的药物和医疗手段则常常夸大其功效,暗喻着社会上许多虚假的东西。
然后,“妆扮的粉和涂抹的脂,我怎么能靠近呢?隐藏的阴谋和陷阱,我无需愤怒。”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虚伪和陷阱的回避态度。他不愿接近妆扮的表面,也不为隐藏的阴谋所愤怒。这种超然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于喧嚣尘世的抗拒和远离。
最后两句,“站在莲花岳顶眺望秋月,别去踏上长安城市的尘埃”,呼应了前文的抗拒情绪。莲花岳顶象征着高处、清净,秋月则寄托着远离尘世的向往。作者建议自己和读者不要涉足繁华的长安城市,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总体而言,方回在《俗叹》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社会虚妄的感慨和忧虑,呼吁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远离世俗的追逐,追求真正的宁静和自在。
殷雷金钥千门邃,斜月璇题六寝深。禁柳护寒鸦未起,求衣已献晚朝箴。
此君老去更风猷,冰雪生寒我辈流。穿径略容携客共,交情畴昔雅相投。
手自葺柴荆,山扉亦自扃。莫辞蓬筚陋,要护草堂灵。忙为幽人启,閒无俗士经。不妨老赤脚,应户代奴星。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两悠悠。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西南一柱力擎天,笞凤鞭鸾下散仙。不愤狸狐成窟穴,亦知沧海变桑田。梦归丁令鹤飞去,念旧徐公榻尚悬。我是乡人君是客,兴言及此泪如溅。
往岁客龟城,同时听鹿鸣。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栈阁危初尽,褒川路忽平。心期一壶酒,静话别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