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苏明允宗丈挽辞二首》

观国五千里,成书一百篇。
人方期远到,天不与遐年。
事业逢知己,文章有象贤。
未终三圣传,遗恨掩重泉。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苏明允宗丈挽辞二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观望国家延续五千里,
著述卷篇达到一百本。
人们期待着您的远行,
然而天命并不允许您久远。
您的事业得到了知己的赞赏,
您的文章被视为贤者的典范。
然而,三位圣人的传承未能继续,
留下了遗憾,掩盖着沉重的泉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苏颂对自己父亲的追思和告别之情。苏颂观察着国家的繁荣和延续,对自己父亲的成就感到自豪。他提到父亲的著述达到了一百篇,被认为是贤者的楷模,事业也得到了知己的赞赏。然而,尽管人们渴望着父亲的长寿和久远,天命却不允许他活得更久。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离去的遗憾和沉重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遗憾之情。诗人以观望国家延续五千里的景象作为开篇,突出了父亲的卓越成就和事业的辉煌。接着,诗人以天命不与遐年的表达,表明了父亲离世的无奈和遗憾之情。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提到父亲的知己和文章的赞赏,进一步凸显了父亲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对他的敬仰之情。最后,以未终三圣传、遗恨掩重泉的表达,表明了诗人对父亲离去的痛心和沉重之感。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通过对父亲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楚。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 《江南》

    梦寐江南未得归,清波鰞子上钩肥。五年身属官仓米,输与渔人坐钓矶。

  • 《宿皂口驿》

    倦投破驿歇征骖,喜见山光政蔚蓝。不柰东风无检束,乱吹花片点春衫。

  • 《钱大参有和用韵谢之七首》

    瑞峰来现宰官身,清峙岩岩耸缙绅。闻道石头时说偈,一堂惊动水云人。

  • 《和何元章》

    持此樽中酒,试共评韩柳。高才鸣道奥,俱是希世有。宗元失所依,论者微谓丑。退这甘穷约,名字全不朽。至今雌黄言,流落书生口。大抵贵致远,成者未为首。遑暇议古人,吾其御所守。

  • 《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

    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不要崎岖隐姓名。尽日观鱼临涧坐,有时随鹿上山行。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

  • 《西江月》

    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