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宿合龙山达观寺用张澂达明壁间韵》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合龙山达观寺的宿泊经历,并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游山到处不拟出,几向官程问山入。
旁人笑我底悠悠,我亦应缘聊兀兀。
平生作诗忌大巧,到此真成肠胃绕。
试将阁笔罢楮生,又病囊中此山少。
入山已破山中云,出山定复松崖根。
合龙端为此得名,达观妙旨又莫论。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在合龙山达观寺的宿泊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作者游山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条通向山中的小径,他向路人询问进山的路,却被人嘲笑说他迷茫不知所措。作者自嘲地说,他也只是随缘而行,无所牵挂。他平生创作诗歌时避免使用华丽的修辞,但在这里却感到无法言表的心境。他试图用笔来记录这种感受,但纸上的文字却难以表达山水之美的真实。他已经进入山中,云雾已经被他穿破,当他离开山区,再次回到松树和崖壁之间。合龙山因此得名,至于达观之奥妙,却无法言传。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感受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中的心境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诗人以游山的经历引发联想,他游山时并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只是随意行走,但却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通向山中的小径。作者向他人询问如何进入山中,却被嘲笑说他迷茫不知所措。这里揭示了生活中人们对于追求目标和方向的渴望,以及在追寻中常常遭遇的困惑和嘲讽。作者则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回应,表示自己只是随缘而行,无所牵挂。
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他说自己平生创作诗歌时忌讳使用华丽的修辞,但在这里他感到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山水之美的真实。这表明作者对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他试图用笔来记录自己的感受,但文字却无法完全传达内心的体验。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作者进入山中,穿破云雾,然后又离开山区,回到松树和崖壁之间。合龙山因此得名,但达观之奥妙却无法言传。这里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共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山水中的游览经历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交融,诗人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美好的赞叹,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以清晰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山水之美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悟。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