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宿归仁寺》

精蓝置屋切云根,此地何从着世纷。
缥缈僧窗更临水,氛氲崖树欲参云。
青山细认千重叠,暮气徐观万里曛。
两岸虫鸣灯一点,舟人相语夜深闻。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宿归仁寺》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作者在仁寺宿舍的景色和感受。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精蓝的天空覆盖着房屋,云朵似乎触手可及。这个地方究竟如何脱离世俗纷扰?虚幻的僧窗靠近水边,迷雾弥漫,山崖上的树欲与云融为一体。青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暮色渐渐降临,视野中弥漫着辽阔的黄昏。两岸的虫鸣,只有一盏灯光,舟人在夜深人静时交谈。

诗意:
《宿归仁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仁寺的宿舍中的心境和感受。诗中通过描绘天空、云朵、山崖、水、树木和黄昏等元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入感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世俗纷扰的远离和对静谧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感悟。首句以"精蓝"形容天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宁静而澄澈的氛围。接着,通过"云根"和"世纷"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喧嚣世界的追求和对寂静归宿的向往。

诗中的"僧窗"和"水"形成了一幅虚幻的画面,增强了诗的意境。"氛氲"和"欲参云"描述了山崖上的树木,使其与云雾融为一体,以表现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宏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青山"、"千重叠"和"万里曛",营造出暮色渐渐降临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沉思之感。最后两句以"两岸虫鸣"和"舟人相语夜深闻",再次强调了宁静与孤寂的氛围,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自然对话的情景。

《宿归仁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构建了一种恬静而神秘的氛围,引导读者沉思和感悟。整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与宁谧境界的追求。

  • 《清湖》

    万顷灵湫带碧烟,源泉混混自山前。四时每涨空中雨,一片常涵镜里天。星斗转时银汉近,芙蓉开处彩屏连。鱼龙久跃平深处,变化应知在异年。

  • 《岭表逢故人》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 《马上作》

    白发凭鞍一老翁,出门漏鼓尚冬冬。凄凉旅思传呼里,零落新诗假寐中。正苦文移来陆续,何由笠钓入空蒙?浮生正自少如意,付与秋风吹断蓬。

  • 《再登愚卿无尽藏时已重修》

    凉风檐外入,皎月坐中流。白首无新句,青山非旧楼。一杯宁惜醉,万事入搔头。勿向栏干拍,恐惊江上鸥。

  • 《劲草行》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 《次肩吾庆生日韵》

    谩阅人间五十年,年来道远思悠然。一心可使乾坤位,五性元钟父母全。为己工夫浑间断,满头岁月浪推迁。更无益友相扶植,平地羊肠仆白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