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瞰十仞余,遥瞻几千里。
游客日暮时,乡心万端起。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宿归仁寺三首》是宋代张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仁寺宿留时的心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望下瞰,峭壁高耸百丈余,
远眺之处,千里无边。
游客在日暮时分,
乡愁油然而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仁寺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思念的情感。诗中描述了仁寺高耸入云的峭壁,给人一种壮丽的景象,同时也映衬出作者内心的辗转思念之情。远眺之处无垠的风景无限扩展,使人感受到广阔的世界,而当游客在日暮时分,这种壮丽景色更加令人心生乡愁。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此时此刻,作者的心头万般思绪涌动。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念之情。作者的乡愁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家乡情感的激荡,这种情感在宿留的时刻达到了高潮。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读者在品味诗词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凝练的文字,传达了乡愁的情感,同时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绪和乡愁之情,也能够在景物的描绘中感受到广阔世界的壮丽。整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思考和共鸣的空间,使人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情结,感受到乡愁的力量。
汀柳初黄。送流车出陌,别酒浮觞。乱山迷去路,空阁带余香。人渐远,意凄凉。更暮雨淋浪。悔不办,窄衫细马,两两交相。春梁语燕犹双。叹晓窗新月,独照刘郎。寄笺频误约,临镜想慵妆。知几梦,恼愁肠。任更驻何妨。但只怜,绿阴匝匝,过了韶光。
江水无极,茎芦可折。离了梁朝,未到魏阙。此恨波心向谁说。
门标杨氏阙,家有汉皇书。射策淹前志,鸣榔省旧居。仙山人罕到,幽境画难如。云窦开宾馆,芝田足岁储。修词穷五际,为学慕三馀。努力文明代,翘翘托乘车。
萧然山阁间,此兴何悠哉。子晋不复见,月白空萧台。夜静双瀑喧,遥闻疑雨来。涧壑生清风,襟宇捐纤埃。飞鸣撼半空,暗想飘琼瑰。前观阻步屧,侧耳成徘徊。
醉侣相邀爱早阳,小筵催办不胜忙。冲深柳驻吴娃幰,倚短花排羯鼓床。金凤欲为莺引去,钿蝉疑被蝶勾将。如何共是忘形者,不见渔阳掺一场。
数亩崎岖带寺傍,水颓沙石古来荒。住山有道神通现,学圃成蹊鬼魅藏。每隔岁华留硕果,早从春事媚幽香。黄橙绿橘真堪咏,胜是长年引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