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成终日,禅房处处深。
野僧应怪见,俗客可幽寻。
烟竹寒垂幄,风松静鼓琴。
清谈不知寐,明月到天心。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宿大明寺》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大明寺宿处的心境和感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历览成终日,
禅房处处深。
野僧应怪见,
俗客可幽寻。
烟竹寒垂幄,
风松静鼓琴。
清谈不知寐,
明月到天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大明寺宿处的情景和心境。诗人整日游览,感悟颇多,禅房中处处都有深邃的意味。野外的僧人会对诗人的行为感到惊奇,而世俗的客人却能在这里找到幽静的栖息之地。烟雾弥漫,竹林寒冷而低垂,风吹松树,安静地弹奏着琴。清淡的谈话让人心境开阔,不觉入眠,明月照耀着天空,似乎也映照着内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明寺宿处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深远的禅修环境。诗人通过历览全日的经历,感受到禅房的深邃之处。大明寺的僧人对于诗人的行为感到惊奇,而世俗的客人却能在这里找到一片幽静的天地。烟雾弥漫,竹林低垂,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与此同时,风吹过松树,又带来了一份宁静与安静。清淡的谈话使人们的心境得到开阔,不觉入眠,仿佛明月也照亮了内心的宁静和澄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禅修环境,展示了大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禅修的意境,诗人表达了追求心灵宁静和修养的愿望。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宁静与美好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于内心平静与宁静的思考。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竺乾窃虱屠龙伎,袖隐神锋入南海。暨见真龙元不识,九年面壁好羞惭。
季秋日在房,房心乃明堂。煌煌心前星,于兹侍天王。休符协上象,九月诞元良。太史言有证,重晖照无疆。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赖知禾黍收,已觉
煤炱飞上天,沉沉三日雾。银河一压摧,狂雨恣横骛。我恐铁骑来,疾驰不纳屦。气豪如项羽,势猛似黥布。瀰漫江海接高穹,石牛未洗血泥红。天吴八首真奇怪,咄嗟平地作银宫。我贫家火不星灶,赤脚灭没泥涂中。目断晓风生少女,又复茅檐飞白龙。惭愧北来王夫子,籍籍声名满都鄙。
竹原与草堂,转眼事非旧。一壑今独专,造物有付授。